【配音】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音乐之声,阳光调频1016正在为您播出的《新闻零距离》,我是柏林,中午好各位,接下来又到了新闻零距离时间,我们马上开讲。
【转场】
【配音】9月15日,安徽马鞍山的唐先生在送外卖时,因安徽工业大学封校,没能将外卖送到学生宿舍楼下,而遭到学生短信辱骂。在短信中,学生称外卖小哥为“底层猪”,还让他“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态度”,称“外卖都送不好,不觉得自己可怜吗?”事发后,外卖小哥称对方还是个学生,自己不会和他计较。这是王子下凡亲自点外卖吃了?该不会以为自己能念个大学,在学校里混个一官半职的就跻身上等人行列了吧?遭遇一记现实的铁拳就知道了,根本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也不是坐办公室办公就比送风吹雨打送外卖要活得容易。都是普通人,都只是混口饭。所以好好说话,非常重要。
【配音】9月11日凌晨1点多,浙江金华一男子因和女子吵架赌气,故意呈“大”字型躺在马路中间吓唬女朋友。不料被一辆经过的小轿车撞飞好几米,还好男子只是头部受了一点挫伤,并无大碍。最终,民警认定男子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这纯属耗子舔猫屁,没事找刺激。哪是赌气闹脾气?这明明是自杀威胁女朋友吧,你说说司机好好开个车,招谁惹谁了。
【配音】网上那些爆料贴,大家也要多加辨别。9月14日,有网友称“张文宏去无锡了,当地奖励了他一套湖墅+1200万现金,还有5000万研究资金”。对此,无锡市第五医院发布了《情况说明》,回应称无锡市给予张文宏团队1000万元项目支持经费,主要用于临床科研和技术创新,其中10%用于团队补助。而所谓的现金奖励,张文宏8月9日就在微博上公布已经将这笔钱全部捐出,为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青年医生提供扶持。别说这些钱是用于团队项目研究的,就算真给到团队个人,又有什么不妥?地方引进专家级人才,总要给出相应的态度吧?劝孩子好好念书的时候都说“知识是最宝贵的”,怎么真到了知识可以变成真金白银的时候,就又微妙起来了?
【配音】去年年底,浙江嘉兴李师傅的拉布拉多犬不见了,警方调取监控后,发现是被同镇的张大爷牵走卖给了菜场肉铺,李师傅赶到肉铺时他的狗已经被宰杀了。经过调解,张大爷和肉铺老板都赔偿了李师傅一点钱,结果当天张大爷就因为突发心梗去世了。随后张大爷的家属将李师傅告到了法院,“肯定是调解的时候被李师傅说的话给气到了”“被你气死的”。近日法院宣判,驳回了张大爷家属的诉求。李师傅也够倒霉,爱犬被偷被宰杀,正常维护权益又被倒打一耙,得亏法院没有和稀泥。咱做人体面点不行?
【配音】鲍毓明事件迎来终局。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督导组发布通告称,经全面深入调查,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鲍某某对韩某某(李星星)的行为构成性侵犯罪。通报有点长,哥给大家捋一捋。
首先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年龄部分,李星星的确改过年龄。1.李星星户籍登记出生日期为2001年8月,实际出生日期为1997年10月,相差四岁。2.2015年3月,李星星父亲把李星星出生年月改成2001年8月,此时李星星户籍年龄为13周岁。3.15年9月,李星星在网上看到鲍毓明发布收养信息,主动与鲍毓明联系。随后10月,鲍毓明前往南京与李星星见面,两人以“收养”名义开始交往并发展为两性关系。此时李星星户籍年龄14周岁,真实年龄18周岁。4.2019年6月两人感情破裂,恋爱期间两人实际共同居住生活150余天。此时李星星户籍年龄17周岁,真实年龄22周岁。5.通报中最重点的地方是:鲍毓明在两人交往过程中,不知道李星星真实年龄。由于李星星与鲍毓明建立两性关系时已经年满18岁,不属于法律特殊保护的未成年人。李星星提交的性侵内容和有关物证经查证与事实不符,且调查组也没有发现鲍毓明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李星星发生性关系的证据。因此,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鲍毓明存在性侵及拘禁等行为。柏林说完上面这段总结,只觉得荒诞魔幻,等了半年,就等来了个这。合着整个事儿,全员恶人。
李星星不是完美受害人,甚至可能不是受害人。回头看李星星当时给出的证词,有很多被证伪,甚至为了扩大传播、煽动情绪而编出来的细节。比如李星星称鲍毓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算准时间在李星星年满14周岁后实施性侵。李星星的父母更离谱,为了成功送养,甚至大费周章给女儿改了年龄,想不通父母对亲生女儿做这样事情的动机到底是啥,真是迷信吗?很难相信。而鲍毓明,有些人说他掉进了“仙人跳”的陷阱里。但哥想说,鲍毓明真的一丁点也不无辜,他也根本不是被陷害的。通报里最重要的就是这句:在两人交往过程中,鲍某某不知道韩某某真实年龄。鲍毓明本就想收养一个未成年女孩,发展恋爱关系。这件事站在鲍的视角就是自己“收养”了一个14岁的女孩,并和她谈恋爱直到她18岁,最后感情破裂。而且哥回头看采访,鲍毓明一开始还嫌弃14岁太大了呢,鲍毓明不仅有恋童倾向还采取了行动。他只是幸运,阴差阳错“收养”一个改了年纪的李星星,想犯罪,结果没犯成。假如当时收养的是一个真正的14岁女孩,可能就会发展出另一个故事了。鲍毓明在法律层面上没有性侵,但不代表他就是一个被冤枉的好人,被网友骂了大半年,不值得同情可怜。目前鲍毓明因已经被驱逐出境,未来十年,他都无法再入境。因为除了“严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之外,鲍毓明还涉嫌隐瞒美国国籍,在中国非法从业。看似尘埃落定。但除了李星星的骗局和鲍毓明的低劣,这件事后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多了。
首先,户籍信息能说改就改吗?不能,想改户籍至少要经过好几道关。但是就是管理这么疏漏,偏偏李星星父母就是能关关难题关关过。假学籍可以搞到,假证人也可以找到,甚至出生证明也能违规签发。改个户籍,牵出来12个人。这么多道关卡,竟然没一个能拦住没钱没势的李星星父母。这网眼儿疏漏到根本不用钻,直立行走就能闯过去。哥就纳闷了,平时办正经业务咋没那么快?最关键的是非法收养的灰色产业链依然存在。
之前法治周末报的记者发现,在多个网络平台存在送养收养交流群,送养者中有未婚妈妈,有二胎三胎的母亲,被送养的孩子男女都有。已出生的孩子比待产的价格低,但至少也要“十万起”。而送养产业链到现在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调查结果。这次要被“收养”的李星星是年满18岁了,但其他被送养的孩子呢?如果有另一个“鲍毓明”,想要收养一个女孩或男孩,他可以通过这条产业链,绕过所有国家规定的收养制度和程序。不管这个人是想真的收养一个孩子,还是想借“收养”之名,行“童养媳”之实。这才是整起事件最可怕的地方,只要他想,他就可以去实现。哥不在意案件到底反没反转,也不认为这是场闹剧,是个大瓜。哥只是担心,送养产业链继续这样一直存在下去,未来在某个角落里,真的会有一个“鲍毓明”,收养了未成年的“李星星”。
【配音】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2000年8月27日,云南昭通,9岁男孩向明钱与邻居小孩张军发生矛盾,随后升级为两家长辈的争执,期间向明钱的父亲向文志被张家人砍刺18刀后不治身亡。向家人称,事发当晚报警,但警方并未出现,之后也未对任何人采取任何措施。被认定有杀人嫌疑的张某奇已逃跑,案件没有任何进展。父亲死后家庭经济陷入困顿,小学二年级的向明钱被迫辍学,之后多年辗转云南、福建等地,边打工边寻凶。2017年,向明钱得到张某奇藏匿福建南安的消息,在一处小树林中埋伏3天后,终于发现了张某奇本人。向明钱称,发现张某奇时他已经追凶17年零4天,从9岁追到了26岁。2018年,法院判决张某奇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但向明钱对此案仍有质疑。除了认为行凶者并非张某奇一人,向明钱还表示,案件卷宗存在疑似被人为毁灭的情况,当地警方在父亲遇害时可能并没有立案。隐忍,刚强,到发现凶手踪迹的关键时刻还愿意相信司法、相信正义,没有铤而走险手刃仇人,这份心性难能可贵。但是让一个小孩承担这一切,一直活在自己害死父亲的自责中、牺牲一生中最宝贵的少年时光去千里追凶,哥真不知道该评价讽刺还是魔幻。这17年间受的苦,外人根本不能想象,希望所有疑问都能等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配音】近日,90后小魏自觉身体虚弱,急于强身健体的他想起家里老人提过的一个土方—喝新鲜母乳可以进补,于是通过网络联系到发布“成人奶妈服务”信息的张某。张某通过发送虚假服务信息和“奶妈”图片,逐渐赢得小魏的信任,小魏也从起初只想喝母乳转变为喝母乳+性服务。之后,张某以办理VIP会员、收取服务费的名义,骗取小魏3000余元。小魏报警后,张某被警方抓获,法院依法判处其拘役5个月,罚金1000元。不是,身体都那么虚了还整这些花里胡哨的?还成人奶妈,一天天的都在想些啥。个人认为他需要的不是喝母乳强身健体,而是多吃点核桃补补脑。
【配音】近日,深圳东门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单价值254元的烧烤被盗。查看监控发现,嫌疑人是一名头戴外卖头盔的男子,于9月4日被抓获。经查,该男子曾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今年4月出狱后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便偷拿路边外卖车上的头盔、冒充外卖小哥到处“取餐”,3个月内作案数十起,还发福了不少。实锤了,吃外卖真的容易发胖。
【配音】近日,某品牌因销售含有“少林功夫”元素的服装,被嵩山少林寺发函斥责侵权。有媒体梳理发现,作为宗教机构,嵩山少林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广泛布局商标,截至2020年9月13日,一共申请注册666个商标,八九成带有“少林”字样。引人争议的是,在2004年福建南少林寺注册“南少林”商标后几年,嵩山少林寺也注册了“南少林”商标,并将“东少林”、“西少林”、“北少林”全部注册成功。哇哦,用666个商标把“少林”一网打尽,现在的佛门中人都这么有商业头脑吗?
【配音】9月21日消息,一部智能手机,可以走遍天下。放在1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移动互联网会对中国社会产生如此巨大又深刻的影响。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网约车……似乎生活的一切都可以转移到线上完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移动互联网大放异彩,在服务大众生活的同时,也在助力防控疫情。中国不断迈向数字化社会。
但是,移动互联带来的方便生活却并不是对每一个人的。老人因为没有健康码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老人因为不会预约挂号而导致看病难……老人成为了数字社会的一个盲点,尤其是防控疫情的背景下,这个盲点显得很突出。
如果老人能够融入数字化社会,能够基本使用移动互联网,这无疑是皆大欢喜。但这不能强求,因为年龄、经济条件等种种原因,总会存在一些无法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人,这些人就成为我们在推进数字社会建设要高度关注的群体,在数字化中留一点非数字的空间。
制定政策不能“一刀切”。为了防控疫情,许多医院实行预约制,入院需要扫健康码,这无可厚非。但是在执行之中不留余地,对于有庞大医疗需求的老人来说,有时就很显苛刻:不会网上预约,不会使用健康码,那就无法到医院检查开药。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的做法,人为地将一些不会预约,不会使用健康码的人排除在外。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服务民生是好事,但是在执行中“一刀切”,就会让好事变得没那么好。
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开辟非数字化的空间。在老人等特殊群体面前,“数字鸿沟”格外需要引起注意。数字社会建设应该是属于全社会的,尤其是老人。中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各种需求的满足将会催生众多的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移动互联网不应该排除那些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互联网的老人。而是应该利用技术、政策等帮助老人适应移动互联网,适应数字社会,开辟一些特殊的非数字化空间,让老人等特殊群体同样能够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甚至可以这样说,数字社会建设的成与败,这些特殊群体需求的满足将会是重要的试金石。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其中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我们就可以深切感受到新技术的魅力和便捷。但是无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现代化,都不应该忽视社会中任何一个群体,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所以,如何让老年人适应未来的新技术,能够合理地使用新技术,检验着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色。
【配音】今天的新闻零距离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实实在在传递新闻,一本正经新闻评论,想要关注更多新闻动态,大家可以关注安乡头条微信公众号、北有安乡app或者是安乡论坛,我是柏林,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邢威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