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音乐下午茶 9.30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乔丹霞 2020-09-30 11:08:46
—分享—

曾经年少,爱追梦

谁都有一个少年的梦,在这个梦里我们一路奔跑,为的就是找寻到关于梦的奇迹。曾经年少,爱追梦。

久远的记忆被拉开帷幕,我看到曾经的自己在一路追着梦跑。或许,曾经年少爱做梦,在所有的青春张狂里无拘无束,就喜欢追着一个梦不断地跑,即使自己精疲力竭也在所不惜。年轻的时候爱做梦,一个接着一个梦做,做到自己有时也会咧着嘴偷着傻笑。多少的岁月里,就这样在所有的梦境里,一路追寻着前行。

很多时候,自己也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做不完的梦,一个接着一个。有时,梦做的多了,人生的方向就乱了,忽左忽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朝哪里前行才是最为适合自己的。一个爱做梦的人,注定了是个和生活不断迂回的人,注定了是一个在极左极右思想里徘徊的人。

很多时候,人就是个奇怪的动物,为自己做的一个梦,会一路奔跑,不怕累,不怕路途遥远。很多时候,即使自己累得趴下了,也无怨无悔,因为这个是属于自己的梦,有着自己对青少年最美的张望。多少的泪水和汗水里,写下了我们对那段岁月的无怨无悔。只有人在无怨无悔的时候,才愿意去做任何的事情,也愿意去欣然接受命运的任何一次挑战。人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追梦里欣然前往,又迷茫撤退。

记得每段记忆,我都是追着梦跑的,一路的欢畅里也留下了一路的无奈。在所有的困惑和快乐交缠里,让我一次次的成长。有时难免会对自己有所抱怨,梦做多了,一路追着梦跑就会很累。不过,累多了,我也就放弃了很多的梦。但是,人就是这样,不会因为累了就放弃自己所有的梦想,不让自己追随着梦一路奔跑。

很多时候,自己会对自己做过的所有梦感慨万千。有时,觉得自己就是个多梦人,梦多得超乎了自己的想象。不过,曾经年少没梦的话,也就真的和生活脱节了,谁在年轻的时候不多梦呢?人生就是这样,在一个又一个的梦境里突破前行,让自己在一次次的冲刺里,恬然微笑,幸福畅怀。

曾经年少,愿意把所有的快乐和忧愁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很多时候在很多的岁月里把属于自己的梦一遍遍的做,然后再一遍遍的去体味。有时,梦做多了,也就追的多了,一路磕磕绊绊,但是还是觉得幸福和开怀。谁又年少无梦呢?谁又不想开怀每一天呢?在所有的年少里,做尽了所有的梦之后,再一次次的傻憨大笑。对着太阳微笑,对着星空微笑,在所有的微笑里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真。

曾经年少,生性张狂,在所有自己追随的梦里,一次次看着梦碎,然后甩头微笑再继续前行。英雄自古出少年,自己在不自知中成为了那个追梦少年,把所有的喜怒哀乐尽演尽。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路悲戚,一路茫然。在所有的追梦里一次次的上演属于自己的悲欢岁月。

很多时候,仰望星空,自己问自己这些个梦将要做多久,这些个梦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就这样一路追下去,什么时候是尽头。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真的无所畏惧,一路追梦前行,不管路途是平坦还是崎岖。或许,有梦的地方就能撑起那片湛蓝的天。

曾经,年少爱追梦,当一个华丽转身,发现这些梦境已经离自己很遥远的时候,抿嘴一笑释千怀。

任何时候,别为难自己

时常在光阴里静默,那种感觉惟其的美好,仿若摒弃了世间所有的喧嚣。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表象所迷惑,在自以为是的浮华里忘记本真。这个社会崇尚个性,可是张扬不是个性,傲慢不羁也不是洒脱,有多少随性而为就有多少始料不及。

我们内心认定的好,应该是宁静而淡泊的,人间至味是清欢,而不是被欲望和计较装满。我始终相信,万物的起落,都有各自的理由,只要自己的心没有亏欠,就已足够。

佛说,给你修路的,是你自己;埋葬你的,也是你自己;帮助你的,是你自己;成就你的,自然还是你自己。所以佛说:自作自受,自性自度!那么累了,我们不妨就和花草结个伴;烦了,就安安静静的任心事流浪。

人生的舞台,终究是自己的山川河流,而这一路的慈悲喜舍也都是要活给自己看。风起就笑看落花,雪舞就举杯对饮,我们只需淡看从容,与山水共清欢,这何尝不是一份风骨?其实,这世上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处。许多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留不住时光,留不住要留想留的人,生活很累,我们都是在负重前行。

可是,不管怎样,当人生的大幕拉起时,我们总要倾力演好。谁都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你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个当下,踏实一点,简单一些。要知道,岁月会让人释然,文字,更是一味良药。云卷云舒之间,存在已是难得;熙来攘往之外,懂得已是恰好。别一朵光阴的花朵在衣襟,纵然岁月轮转人世会浮华,依然相信,我们会遇见最好的自己。

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就像,你以为被全世界遗忘了,其实只是自己的心被蒙蔽了,看不见鲜亮。

这世上有着太多痴情之人,为着一溪云,一帘月,一个影子里的人,倾尽一生的缠绵和等待,走不出去又放不下,苦了自己也扰了别人。

何不看开一些,给他人一片天空,转身虽是天涯路远,却更是豁达和释然,有时放过更是情深,让温暖升华。

任何时候,都别为难自己,因为每一程的光阴,都很珍贵。心简单,一切就会变得很简单,时光之美,就在于珍惜。而最好的珍惜,不若就是我在乎的人都在,即使,静默无语,也是一叶菩提里的清凉。我们终归要学会和世界和解,和自己言欢,无论生活有多少诟病,依然有一颗赤子之心。温暖在,日子就在,你若珍惜,岁月无恙。

事情要快快做,生活要慢慢过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谈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他说,某一天,在看50分钟电视新闻的同时,他还完成了另外几件事:烧咖啡、写了一封信、发出去5篇稿子、看了全球股票市场,还发了一封传真。

他的观点是,在这个飞速进步的时代,每个人都会被逼得分秒必争,只有懂得利用时间,才能跑在最前面。这种想法在当今社会颇受推崇,也有越来越多人主张一心二用。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宝贵,同时做多件事,是效率高的表现。但,这是真的吗?快节奏的生活给现代人带来便利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焦虑的心理、疲惫的精神和每况愈下的健康。

只追求速度和效率,意味着你每天都在追赶时间的脚步,总是在担心时间流逝了,而自己却一无所成。事实上,这种诚惶诚恐的生活方式,很可能让你的担心最后变成现实。

我对这种生活方式深有体会。多年前,我刚到一家媒体工作时,每天典型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一大早开完例会后,当务之急就是先打开电脑写稿子。但在写文章的同时,我一边查阅电子邮件,一边还偷偷开着QQ,时不时瞄上两眼,生怕错过群里的只言片语。与此同时,也不能忘了应答桌上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同时准备好迎接主管的命令。总之,那时的我仿佛长着三头六臂,不论何时何地,你都能找到我,而我也一直在忙碌着。可这种状态下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我一心多用,写出的文章达不到质量要求,和朋友们的聊天三心二意,就连应答主管们的问题也不够专注。于是,焦虑、疲惫、坏脾气由此而生。

反省之后,我调整了工作方式,将每天的工作,根据轻重缓急,先理清先后顺序,然后再一件事一件事依照顺序完成。效率和效果都大大改善。

想要一心多用追求高效率的人,大多太过急于求成,将自己幻想成智能机器人,可以在多命令下,同时完成多任务。但人毕竟不是机器。人的专注力有限,若想高质量完成当前任务,就得给予它最高程度的关注。如果无视这个事实,一心求快贪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我的奶奶是一位传统的旧式家庭妇女,没受过什么正式教育,但却用她朴实的人生哲学,快乐生活了一辈子。无论是经历战乱还是饥荒,她总能将整个大家族上下几十口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奶奶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事情要快快做,生活要慢慢过。

我小时候不懂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如今生活阅历丰富了,才逐渐体会清楚。事情快快做:就是要有能力分辨,什么是重要事情和紧急事情,依据轻重缓急,必须做的事情不要拖延;

生活慢慢过:就是要学会享受生活,跟着生活原本的节奏,该放慢脚步时,就不要再急着奔跑,才不会错过生命中最本真的美好。每天都在忙碌的你,已经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头顶的蓝天白云?有多久,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有多久,没有回到家中,关掉微信,和爸爸妈妈聊聊天?又有多久,干脆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就是一个人喝杯茶发发呆呢?

有个故事说,神要教训一个浮躁的人,于是就让那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走得太慢了,那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是,蜗牛依然如故。那个人只好跟在蜗牛后面,顺着它触角所指的方向看去,哇,竟是一片绚丽的美景!

人的生命旅程应该是平衡的。有松也有紧,有忙也有闲。忙时就专心地忙,为以后积累多一点的闲暇时光;而闲下来时,也要一心一意地闲,享受当下,才能有力气迎接下一刻更积极地忙。

法国诗人吕凯特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人生最踏实珍贵的幸福,就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慢下来,享受生活中小小的幸福,就是在为未来储备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在张弛有度的平衡中,在一点一滴的慢时光中,走得更稳更快更悠长。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乔丹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乡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