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史。历史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准确反映和体现古代物质文化的状况,又能向现代人传达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信息。常德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自身独特魅力、且不被人模仿的旅游产品。这些文化资源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可开发程度高,为常德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突出的比较优势。就安乡而言,其境内的汤家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加大这些地方文化的保护力度,与建设“文化名城”相结合,在延续现代历史文脉、融入现代元素的过程中,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以此赋予“文化名城”新的内涵,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品位。
一、汤家岗遗址的基本情况
汤家岗遗址位于安乡县安全乡刘家村7组,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于1977年发现,1978年、1990年、2007年省博物馆和省考古研究所先后3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器物1000多件,1996年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出土的文物已陈列省博物馆,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在中日合编的《中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大型图录原始社会部分的图片中,属于汤家岗出土的珍品图片占了一半。
二、汤家岗遗址的文化地标意义
1、汤家岗文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2001年《中国文物报》发表了著名考古学家郭伟民《洞庭湖区汤家岗文化与大溪文化特征新认识》一文,认为汤家岗文化有着特定的地域、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并有着特定的器物,这些器物的形态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的考古学文化,肯定了汤家岗文化作为一种典型考古学文化类型的独特地位。同时,考古学界认定属于汤家岗文化的有:安乡安障乡划城岗遗址下层、澧县丁家岗遗址早期地层、澧县城头山遗址早期地层、华容刘卜台遗址第一期。
2、汤家岗遗址佐证了该地区是艺术神器白陶的故乡。汤家岗遗址出土了不少白陶器物和白陶制作原料白膏泥。专家认为7000多年前的汤家岗不仅白陶工艺发达,而且已经成为白陶制作和传播的核心区域。此前,在江苏、浙江、广东、香港等地都零星有类似的白陶出土,佐证了当时白陶的传播路线为:以汤家岗为中心,沿长江、汉水、沅水、珠江向南北传播,体现出了当时农业民族从内陆向沿海的迁徙路线。
3、汤家岗遗址证实了安乡史前是一块文明古陆。遗址发掘出的鹿角、动物残骸及碳化稻米,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行为方式,证实了安乡原来有森林,是一块文明古陆,之后才逐渐演变成冲积平原。
4、汤家岗遗址体现了从古村落到古城的演变。汤家岗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时,在遗址的东北角和东南角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壕沟,壕沟内侧发现有土围子,经考证土围子是和壕沟配套使用的,专家称为“环壕土围”。目前学界公认的观点是:环壕土围的出现,证实了考古界以前认定的在湖南境内彭头山遗址发现的“环壕”和城头山遗址发现的“城壕”中有一种过渡形态,代表了洞庭湖区环壕到城壕的演变过程,体现了聚落形态的变化,即从古村落到古城的演变。
5、汤家岗白陶中的夔龙是我国迄今出土器物中的龙形饰文的第一条龙。在汤家岗出土的器物中有一件夔龙纹白陶盘,是我国最早的模印工艺精品,这个龙的形状似蛇似龙,蛇头蛇身,鸟足虎尾,修长强劲,目光炯炯,活灵活现,经专家考证,是迄今为此我国出土器物中龙形饰文的第一条龙。
6、汤家岗遗址增添了“文化名城”历史底蕴。考古专家谈到以汤家岗遗址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的特征时,概括为:一是规模大。目前,安乡境内已知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有7处,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的文化遗存有20处,汉至唐文化遗存有18处,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的古墓群有70处。二是时代早。距今已有7000多年。三是价值高。主要是学术价值,如汤家岗古文物与研究已选入大专院校的考古教材。四是精品多。出土馆藏文物1890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7件,安乡是全省国家一级文物最多的县。如1993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文物精华展览会上,我省有8件文物参展,其中离汤家岗遗址不远的刘弘墓就参展了5件文物。五是影响大。如汤家岗遗址和刘弘墓出土文物曾多次在京、沪、港、台展出并随国家组团到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展出,被国内外数十家媒体报道,叹为观止。
编辑: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