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雁州义士【不为人知的安乡故事10】

来源:安乡论坛 作者:孙万志 编辑:李欢 2018-11-19 14:54:45
—分享—

  安德芦林铺,古属汉寿,原名雁洲。相传鸿雁北归时因照顾一只生病的雁滞留此地,后见其水草丰盛,芦苇成林,气候温暖湿润,便在荒洲上栖息下来。

  直到北宋末,雁洲来了一位从北方躲避战乱的豪侠义士,姓夏名诚。他带领族人在雁洲落户建宅,取名夏寨。夏寨没有直接进宅院的路,门寨前是一条二百来米的河。如要访问主人或主人外出访客,都用小船来回接送,模式颇有点水泊梁山的韵味。当地人都笃信宅主一定是隐姓埋名的江湖人物,潜匿此地定居。不过此人确实江湖义气很重,并善使一柄鬼头大刀,好抱打不平,行侠仗义,惩恶扬善,颇受当地人称颂。

  南宋初,汉寿人杨幺不堪忍受官府苛捐重税盘剥和兵匪的骚扰,继钟相之后高举义旗。提出了“等贵贱,均平富”的起义口号,一时间洞庭湖周边老百姓纷纷响应。夏寨主人敬杨幺是当今盖世英雄,遂率族人及收编的民团二千多人也加入了起义队伍,并与杨幺结拜为兄弟。由于夏诚作战勇敢,又熟兵法谋略。在义军中算得上文武将才,被杨幺封为“马帅”,成为他最受信任的左膀右臂。

  是年六月,夏诚和杨幺指挥义军大败鼎澧镇抚使程昌寓。缴获官军车船及督匠手高宣,为己所用,并为各水寨大造车船。此车船高两三层楼,每艘可容纳上千人,舱内安装车轮,踏车击水,往来飞快,义军用车船在洞庭湖作战,使征剿的官兵接连失败,被南宋朝庭视为心腹大患。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宋高宗派王燮为荆南制置使,率神武水师舟船五百艘和步骑6万余众浩浩荡荡前来围剿。此神武水师原是韩世忠的嫡系部队,曾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长江黄天荡大败金兀术,威震天下,号称南宋“第一水师”。其水师统制崔增和副统制吴全被宋高宗封为“御前忠锐第一将”。当时义军在杨幺和夏诚的率领下,也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舟师三百多艘海鳅船和车船在桥口(湘阴西南)一线严阵以待,准备与此血拼一场。可狡猾的王燮看到义军战船风帆林立,旌旗招展,为避敌锋芒,仅夺得义军君山水寨后便闭门休战,不再前进攻伐。暗地里让崔增分流一半舟师沿长江北上,从公安入澧水,并联合程昌寓残存的舟船,迂回洞庭西上游水域,悄悄驶到义军的背后,趁义军撤退时,准备一起夹击义军。

  对于气焰正盛的官军突然停止进攻,夏诚遂觉奇怪,假扮渔民侦察并捉得俘虏探知王燮的奸计。于是将计就计,由杨幺率一半舟船在此监视,天天派小股船队在水寨前叫骂奚落官兵,挑衅激怒对手出寨迎战。自己则带领剩下的战船,悄悄直奔洞庭湖北回到雁州隐藏于绵延起伏的芦苇丛中。两日后,探马来报,崔增的舟船果然全部到达西洞庭湖,已在阳武口(今酉港柳林嘴)集结待命。此时杨幺也接到夏诚的密报,经过数天的逼阵叫骂神武军统制吴全早按奈不住。主帅王燮看到和崔增约定的日期已到,遂大开寨门,擂响战鼓,挂帆出战。

  神武军真不愧为“南宋第一水师”,不但武器装备齐全,其将士作战也勇猛顽强。箭矢如雨,刀矛齐攻,钩索投枪,奋跃敌船厮杀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杨幺命诸将几次率船应战,都败下阵来,还被官兵击沉十几艘海鳅船。哪知这正是夏诚授以杨幺的妙计,交待他每一战不能拼尽全力,要让敌军不能识破佯装战败。目的是将所有敌船引到伏击的水域来,待杨幺几次三番像么像样和官军又力战了几个回合后,遂鸣锣舟船全面撤退。

  刚获得一点胜利并在船头看得心花怒放的王燮,一看杨幺船队要逃,即令全军加紧追赶。双方战船在洞庭水域进行了一场猫追老鼠的游戏。杨幺的船队永远都在王燮视线内七八里水域之外,这令王燮一时无可奈何。时值第二天清晨,洞庭湖水面薄雾还未散尽,杨幺战船顺水横流下来。布防阳武口崔增水师探知,喜出望外,争先恐后登上舟船,准备开始截夺义军船只。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身后突然传来三声炮响,夏诚率领的大车船一字排开急驰驶来,瞬间就把目瞪口呆的崔增水师夹在了中间。杨幺所有战船四周缠绕上粗大的铁链,听到号令,随即战鼓隆隆,惊天动地,两边农民军呼声雷动,船头齐出,踏车往来回旋,横冲直撞,将手忙脚乱的崔增水师冲撞得七零八落,人船尽毁,碾没于滚滚波涛水中。等王燮和统制吴全赶到时,两军早已汇合一起严阵以待。义军挟胜利之威先发制人,趁敌军立足为稳发起全面冲锋,用拍竿、木老鸦 兼以辘轳投射巨石,用沾满桐油火箭烧官军的帆篷,用鱼叉、弓弩朝密集拥挤的官军射杀。此时官军在义军连番迅猛的冲击下阵脚大乱,被义军分散包围各自为战,再也不能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只能单独在一边被义军逐一消灭,或是孤舟负隅顽抗作苟延残喘。这一战,官兵三万多人战死淹死不计其数,崔吴二统制也溺水身亡。主帅王燮为流矢所伤,在程昌寓死命保护下,仓惶逃回鼎州。其舟船损失十之八九,被称为阳武口大捷。

  次年春夏,正值梅雨时节,江水猛涨。鼎州滩头敌军社木寨(今社木铺)地势低洼,水流满溢。夏诚指挥义军登陆攻寨,偕同杨钦、高癞子,黄佐三路夹击,火烧营盘,强夺寨口,击毙忠训郎将许筌,再一次大胜官军。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义区范围日益扩大。杨幺采用夏诚“兵农相兼,陆耕水战”的政策,发展生产,减免义区赋税钱粮,深受老百姓拥护,其势力遍布东至岳阳,西临慈利,北抵湖北公安,南到长沙边界的广袤区域,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岳飞受令平叛义军,引诱杨钦,黄佐等投宋接受改编。并采用黄佐之计,伐木塞港,以杂草浮流水面,使义军车船失去战斗力,轰轰烈烈的洞庭湖起义终将失败告终。夏诚为掩护杨幺囚水突围时力战而死,演绎了悲壮的一幕。让当地老百姓记住了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豪杰,记住了这位忠肝沥胆的仁人义士。

  【完】

来源:安乡论坛

作者:孙万志

编辑:李欢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乡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