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使者2015-06-20情感文章
一个人,不能活得太懦弱,把所有的亏都吃尽,也不能活到太狠,把所有的便宜都占尽。
亏吃久了,会有惯性。不是你这里,而是别人觉得你就该吃亏。便宜占绝了,也会有惯性。如果有一点便宜没占到,就会捶胸顿足,好像吃了多大的亏。
谁都喜欢爱吃亏的人,一辈子的亏吃下来,会赚得好多的喜欢。而那个不把你的吃亏当傻子看的人,就是赢得的人。如果这个人成了朋友,会成为一生的至交。同样,占了一辈子便宜的人,也肯定栽了好多的跟头。而最大的跟头是,到最后,身边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吃亏,要吃胸襟的亏,而不要吃懦弱的亏。也就是说,你吃亏是来自于肚量,而不是源自于畏惧。当然了,这两者背后的你都是善良的。但前者会使善良的气象寥廓,从而阔大你的格局;后者只会使善良暗弱,进而受人欺侮。
占便宜,无论是占谁的便宜,占到如何程度,反映的都是人性的自私和促狭。这样的人活到后来是扭曲的,占不到便宜就会失魂落魄,没着没落。便宜让他们快乐过,也让他们痛苦过,反反复复,终成折磨。
你可以劝出一个吃亏的人,但难劝下一个爱占便宜的人。在人性的层面上,利他的事一般都很婉约,而利己的事始终显得很顽固。
人生悲凉感的产生,有时,倒不是你混得不如人,而是还没等到混得不如人,马上就有人不正眼看你。
就这么快。比天气更易变的,永远是人心。
你伤感,也不是因为自己还太在乎着这些人,而是这些人曾经那么在乎过你。从众星捧月到一文不值,你看到了自我人生的跌落,也见识到了他人人性的跌落——那些曾跟你好到一塌糊涂的人,个个离你而去。一地势利的碎片,从此,无法拼凑,也无从收拾。
有朝一日,你东山再起,满血复活,这些走了的人也许还会回到你的身边,但你的初心,永远回不来了。你一言不发,此前是被他们的薄情离去伤透了心,此刻是被他们的厚颜归来堵住了嘴。原来,势利的人可以这样反复无常。
没脸没皮的人,大都可以活到浑然忘我。因为扔掉的多,所以在乎的少。而你却忠于初心,执于过去,也就是说,你无法跟他们逢场作戏,无法用圆滑与这个世界的老练和世故周旋。
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于命运的艰难中挣扎过来,如果没学到诡诈奸猾,极易变得冷漠无情。因为,在世道的寒凉中死过一次的人,最后,要么冷了心,要么就成了精。
当然了,还会有第三种人。他们并不去苛责别人,一来觉得你嗔我怨没意思,二来觉得自己也不过如此。于是,风来雨去,安然处之,始终活到从容恬静。
最悲哀的是,有一天,我们也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模样。
这下倒好,从前那么鄙夷过,现在,正为他人鄙夷。曾经那么笑话过别人,此刻,正被光阴笑话。
最过意不去的,不是变成了什么样,而是变成了这样。连自己都会变,这句话后面跟着的,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绝望。
内心的格调还沉浸在英雄主义的情怀中,但生活的一切,早已混迹在俗世的卑琐与不堪里。
这些年,看似从未主动投降过,但向生活一点一点妥协过。所有的妥协,后来都变成了一面面白旗,升起在人生的城墙里。尽管形式上自己没有举过手,但率真已流散,理想遭背叛,完美被颠覆——你的城已降。
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有一点小狡诈,耍一点小聪明,为蝇头小利而锱铢必较,为鸡毛蒜皮而睚眦必报。甚或,玩阴的,使狠的,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触目惊心的改变是,你做着从前所鄙视的一切,能脸不改色心不跳了。这么看起来,一个人活到了自己不喜欢的模样后,最大的变化是,懂得不要脸了。
不是为生活所迫,也没有为生活所惑,但活着活着就活到了不着调。看起来无法解释,其实又那么好解释:内心有所坍塌,就会有所依附,有所将就,必然有所废弛。
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叫《苦难不值得迷恋》。
作者讲述父亲从小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教育自己,总是把好吃的放在冰箱里不吃,好衣服放在柜子里不穿,好东西都要留坏了再用,以至于长大后的他,总觉得压抑难受才是正常的,追求舒服就有罪恶感。
连一只牙刷杯也用了好多年,杯口已经磨得起毛,就在他某一天刷牙的时候,被镜中自己酷似父亲的脸庞陡然惊倒,由此深深的反思对苦难的迷恋,发现这种思想是一个天大的谬论。
这篇文章让我陷入深思。
吃苦作为一种美德被代代传颂着。而吃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苦难本身并不值得赞美,值得赞美的是能够战胜苦难的能力,以及战胜苦难之后获得的幸福。而在没有战胜之前,苦难应该是敌人,是魔鬼,吃苦应该是一种耻辱。
我们读书时候,最先会背诵的古文恐怕就是孟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而很多人背着背着忘了开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于是,只有少数人等到天降大任,而大多数人在受苦的漫长过程里感动了自己,竟忘了最终的目的,错将吃苦本身当成了高贵的姿态。
殊不知你虽然吃着苦中苦,却只是人下人,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里的万骨。
更无可救药的,是那些天未降他大任,他却甘愿自讨苦吃的人。
02
我的一个朋友,从国外学习回来,生活观发生了很大改变。
她说国外的一个妈妈可以同时带几个小孩,而我们一个小孩要全家上下几代人来带。国外的家庭生活里做家务根本不算个事,吃食简单健康,烤箱镶在厨房里,垃圾自动粉碎。洗碗机,洗衣机,全都自动到烘干那一步。
国外的女人不会因为自己变成黄脸婆而担心丈夫出轨,即使丈夫变心,也不会用“我为这个家吃了这么多苦”作为筹码,逼迫对方回心转意。
国外的男人也不接受那种牺牲自己的爱,你若要爱我,先爱你自己,否则你所谓的吃苦,我并不领情。
她准备改变自己家的格局。
于是装了热水器,买了全自动洗衣机,甚至托人带了国外的洗碗机。她想,这样母亲再也不用在繁重的家务中委屈抱怨,父亲也不用为了躲避那抱怨而心烦逃避。他们可以好好享受二人世界了。
然而一个月后她回家,发现母亲仍然坚持用冷水洗洗涮涮,仍然一刻不停的拾拾掇掇,絮絮叨叨。她问母亲为什么不用她买的东西,母亲说,人活着就得吃苦,这点活都干不了,这点苦都不能吃,活着还有什么用?
她生平第一次对母亲发了脾气,她说,你白白吃的这些苦才是没有什么用!
你不做这些事情,省下的时间陪陪我和爸爸,关心一下我们的情感需求,我们都会比现在幸福多少倍!你整天说吃苦吃苦,你吃的都是无用苦,做的都是无用功!
她说,她还有更狠的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她看透母亲之所以这样自苦的原因,是因为她各方面的见识跟不上父亲的脚步,感情上也不能跟父亲做到琴瑟和谐,往往说几句话就被嫌弃了。
而她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更不肯去提升,她只是固执的用干活来填补那些尴尬,用吃苦来标榜自己的付出。
原来这才是有些人甘愿吃苦的真相啊!因为他们不能创造更高层次的价值,所以只能用最低级的,近乎自虐的吃苦来占领道德的高点。
03
我想起心理学里一个关于受虐狂的小故事。
讲一个患有奇怪遗传病的家族,每个人生下来都只有两根手指,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祖祖辈辈在马戏团扮演小丑。可是突然有一人,竟奇迹般地没有遗传两指病,这本来是天大的好事情,然而他们世世代代都只会扮演小丑,这个正常的孩子没了特有的两指,没办法继承祖业,竟无路谋生,最后,他只好砍去了多余的八根手指。
这个故事是说,受虐狂的心理就像小丑世家的演变,在一种畸形病态中久了,渐渐的适应了,渐渐地生长出对抗畸形病态的办法,一旦畸形病态消失了,他们将没有适应常态的能力,只能摧毁常态,返回到病态中。
反观很多人所谓的吃苦,其性质与此类似。
他们吃的苦,并不是为了成功和幸福而暂时的忍受,并不是天将降大任之前的必经之路,而是因为没有战胜苦难的能力,看似高尚实则无奈的选择。
即便后来被动走出了苦难,他们已经没有了享受非苦难境遇的本事,只好继续保持受苦的姿势,才能活得有安全感。
记得鲁迅先生批判过国人的奴性。我们的社会里总是不乏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和暂时坐稳了奴隶沾沾自喜的人。
我想,时下很多年轻人也依然难逃厄运吧。被人用“做人就要多吃苦”的道理催眠久了,也学了自我洗脑。
明明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情非所愿,明明看到所有的功劳苦劳都是替他人做嫁衣,也不敢去反思去反抗,就像那个被诅咒的小丑,明明可以长出健全的翅膀追逐自由,却只能削足适履般的讨好生存。为此放弃了最初的梦想,觉得被人牵着走的感觉,至少是在路上。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覃杭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