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为您送上今日车圈早报
//华为成立数字能源公司
6月7日,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涉及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在线能源计量技术研发、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能量回收系统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节能管理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充电桩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电池销售等。华为深入挖掘智能汽车及新能源市场。
//雪铁龙凡尔赛C5 X成都工厂下线
6月7日,东风雪铁龙全新旗舰车型凡尔赛C5 X量产车,在Stellantis集团全球标杆工厂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正式下线。新车将跨界、旅行车、SUV的设计融为一体,外观采用最新家族式造型,整体样式十分新颖。动力方面,将搭载1.6T发动机,未来还会提供插电式混动版车型,官方消息称凡尔赛C5 X将在9月份上市。东风雪铁龙添一员猛将。
//特斯拉助力中远集团航运数据数字化
6月7日,特斯拉为中国国有企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提供帮助,将其庞大的航运数据完成数字化。中国远洋运输已经同意与特斯拉共享航运数据,从而让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能够在中国企业的上海港口测试其系统。据了解,双方建立了一个系统,该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时交换航运数据。联合应对全球供应链危机。
//北汽集团联手京东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6月7日,北汽集团与京东集团在京签署四个领域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重点基于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合作,涵盖商用物流车、工业品平台、无人智能物流车、数字化营销及用户运营、汽车后服务平台、智能供应链等领域。包括深化数字化营销与用户运营平台搭建;根据京东用车需求,合作研发无人智能末端物流配送车;利用京东“京车会”资源在汽车后市场为用户提供车辆维保及其他增值服务;共同探索并建立全场景、多层级、模块化汽车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等。北汽牵手京东,深化战略合作。
//通用汽车近日发布2020报告
近日,通用汽车近日发布2020在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至2025年底前,通用汽车在华推出新车型中40%以上为新能源车型,Ultium平台将服务多个品牌和细分市场。此外,在“零排放”绿色产业链方面,上汽通用汽车入选第五批国家绿色制造清单,上汽通用五菱建成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加速推动“三零”愿景。
//成都市与一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6月7日,成都市与一汽集团签署共建一汽成都汽车产业生态圈深化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一汽集团将在蓉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研发、制造、运营类项目,构建换电模式新能源产业生态;将做大做强已落户零部件配套企业,全力引入产业链缺失环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本地配套率;将促进一汽物流成都基地配套建设与物流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升级,打造区域信息整合中心和地区结算中心,推动建设西南出口基地等。联合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百度公开无人驾驶自动寻找设备充电专利
近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车辆充电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车辆充电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电子地图、云计算以及云平台领域。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车辆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寻找充电设备并行驶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扫地机器人:这玩意谁还不会?
//戴姆勒计划大幅出售欧洲展厅和服务中心
近日,媒体报道,戴姆勒计划大幅削减其在欧洲的展厅和服务中心,出售价格可能高达10亿欧元(12亿美元)。据了解,戴姆勒在英国、西班牙和比利时大约有25家展厅和服务中心待售,这些中心共雇佣员工2800人。此举是戴姆勒首席执行官Ola Kallenius增加现金储备、降低固定成本计划的一部分。传统车企摆脱线下重资产束缚?
//滴滴或已放弃赴港IPO
日前,据消息人士透露,滴滴已经放弃在香港IPO的计划,考虑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中概股在美国市场可能面临更大压力,滴滴管理层曾一度准备在香港IPO,但最终因为估值及其它考虑最终选择了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如果没有意外,滴滴最快将在今年第三季度IPO,最迟也不会超过今年年内。滴滴预计年内在美国上市。
//广州暂停“开四停四”措施
日前,广州交警处发布声明称为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群众因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而发生的交叉感染,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决定,即日起暂停实施“开四停四”措施,恢复时间另行发布。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避免交叉感染。
铲除路面上的“定时炸弹”,这种车敢逆行、闯红灯,违规车辆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严打老年代步车,是否真的如你所愿?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的一场执法行动让不少北京市民尤其是北京司机们拍腿叫好,在这项行动中,北京市场监管部门联合交管部门,对北京市生产和销售未经国家许可的非法电动三轮机动车和四轮机动车(俗称“老年代步车”)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截至目前该行动共查获非法电动三四轮车1165辆,并已全部移交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行动中依法刑事拘留销售伪劣产品犯罪嫌疑人12名,查处非法运营载客扰序人员160人。为什么老年代步车的严打行动会获得一片叫好?老年代步车究竟是福还是祸?
//无牌无证也可上路,当真方便了老年人?
事实上,“老年代步车”的官方名称应该被称作四轮低速电动车,2017年《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草案曝光(以下简称技术条件),自此“老年代步车”也正式有了自己的官方名称,技术条件中规定老年代步车的最大时速应在 40km/h~70km/h,整备质量不超过750公斤,车身长宽高分别不超过 3500毫米、1500毫米和1700毫米,车辆 0-30km/h 的加速时间应不大于10秒等。
老年代步车的鼻祖原本是属于医疗器械类的电动轮椅,电动轮椅堪称腿脚不方便老年人的福音,为了进一步防止风吹日晒,就给电动轮椅加了个壳,考虑到操作方便,就将手柄控制改为了方向盘控制,由此一来,老年代步车便应运而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萌生的老年代步车市场已经成为了目前市场保有量超过300万辆的灰色产业。
由于体积的加大,很多老年代步车难以在非机动车道里行驶,从而使众多无牌无证的老年代步车驶上机动车道与机动车并驾齐驱,并且由于其驾驶者并没有经过相关交通法规培训,无牌车辆也不会被登记在案,老年代步车逆行,实线并道甚至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
轻松超过100公里的续航,车内一应俱全的配置,以及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上路身份,甚至让老年代步车一度成为“黑车”司机首选工具。部分城市的限号政策,也同样增加了老年代步车在路上的出现率,很多情况下,驾驶位坐着的并不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
老年代步车真的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吗?至少在城市中这一说法并没有被接受和认同,从此次北京严打行动中群众的反映来看,老年代步车早已成为大多数北京人心中的乱象。
//安全不过关,生产不规范,上路成隐患
除了老年代步车驾驶者较差的交通安全意识外,老年代步车本身在产品质量上也存在着诸多隐患。截至目前,国家并没有正式出台关于老年代步车的产品统一标准,这也就造成了各个老年代步车生产厂家参差不齐的生产质量,在动辄就模仿各类豪华品牌甚至超跑迷你版的“拉风”外形下,很多车内连安全带都没有配备,更不要提ABS和ESP这些主动安全配置和安全气囊了。
2016年中消协曾对市面上热销的几款老年代步车做了汽车碰撞测试,最后的结果意料之中的尴尬,仅在32km/h的碰撞速度下,正面撞击测试车内假人均受到了相当严重的伤害,车内乘员均有骨折风险。目前不少老年代步车的最高行驶速度普遍都能达到60km/h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驶上机动车道的老年代步车无异于一枚地雷,一旦发生碰撞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就复批同意了老年代步车的治理应按照“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进行。在工信部后续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是有可以上牌的老年代步车的,但基本都是三轮车型,动力类型有电动也有燃油,几款四轮纯电动车型基本都需要按照轿车标准上牌。
目前路上常见的四轮老年代步车却基本难以在工信部的名单中找到身影,因为制造这些低速老年代步车门槛极低,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已经有超过1000家生产商,在这其中大部分是三证全无的小作坊,也正是因为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中各种拼装车、翻新车,出厂生锈车屡见不鲜,甚至有燃油车型的油箱就设置在车内。最近人民网暗访一家生产规模较大的老年代步车厂家时发现,其并没有三轮或四轮车的整车生产资质,生产车辆合格证上的信息也是查无来源。
//是否该买一辆老年代步车,该在哪里使用?
国内在售的大多数四轮老年代步车价格并不低,有模有样的外观造型下,车内空调、中控大屏,液晶仪表等配置都能配上,电池续航也能做到100-120公里,这样一辆老年代步车的售价基本在3、4万元,其实用这个价格或者再稍微添一些钱已经能够选择很多正儿八经的国产纯电动或燃油轿车。之所以大多数人转而选择这些质量保障低的老年代步车,或许正是看中了其无牌无证无保险上路的政策空子,开它上路不怕违章也更不怕限号,由此造成了其在不少一二线城市滋生的乱象。
老年代步车的存在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实不然,回到它产生的初衷,对于腿脚行走不便的老年人来说,作为短途代步工具其实并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车辆的速度和使用场景必须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一旦速度过高,未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年驾驶者很难在发生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正确操作,在车辆生产标准尚未统一,驾驶者行为未能被有效规范的前提下,将老年代步车开上城市道路更是不该也不能被允许,规模较大的小区内部道路以及农村道路中的短途代步才是合适的使用场景。简单来说,拿电动轮椅可以行驶的场景限定老年代步车,似乎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按照规划,今年《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将正式发行,老年代步车生产标准及质量要求有望得到彻底规范,目前以北京为首的老年代步车严打整治行动只是规范乱象的第一步,也给整个市场敲响了警钟,日后如何处理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已经上路的老年代步车,对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如何规范,老年代步车的上牌之路如何过渡,同样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私家车主终于盼来这一天!老年代步车被纳入新条例,加入碰撞测试
马路上有两大“害”-电动车和老年代步车,这两大车型的区别就是轮子的个数不同,再就是驾驶年龄不一样,使用电动车的大部分都是青年人,驾驶老年车的都是老年人。
老年代步车在县城或农村经常可以看到,在部分人看来,老年代步车就像轿车一样, 甚至比轿车还方便。没想在大城市,老年代步车却成了过街老鼠。
由于使用老年代步车的人群比较特殊,交通部门向来疏于管理,也因为没有严格的生产标准,大部分老年代步车的质量都很差,毫不客气地说,只是一辆带着车顶的自行车而已。
驾驶老年代步车的通常都是一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法律意识薄弱,经常在马路上横冲直撞,闯红灯,跟私家车主抢车道,给交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来看以下案例。
案例一,2017年11月,刘某驾驶客车由北向南行驶,跟往南调头的电动三轮车主韩某相撞,双方车辆受到严重损伤,电动车主韩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2017年7月份,王某驾驶机动车沿国道由北向南行驶,往右转弯驶入公路西侧的非机动车道时,跟逆向行驶的电动三轮车黄某相撞,造成四人受伤。
根据交通部门数据统计,老年代步车引起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仅5年时间就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区区一辆老年代步车成了马路上的公敌。如果以上案例因年代久远不能起到震慑作用,再来看一下近期发生的一个案例。
在2021年4月15号,昆明安宁市,一个老年人送孩子上学,返回途中由于开车速度太快无法及时采取制动措施,和一辆越野车相撞。这一辆老年代步车被撞得七零八碎,车身严重变形,老年人身上全是碎渣。
一个又一个交通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为了避免交通环境继续恶劣,有些城市开始严厉整治老年代步车。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当经区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取得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号牌才能上路行驶。
上海直接一刀切,不管有证还是没有证都不能上路。擅自出行者,有证者会被罚200块并扣12分,无证者罚1500元,处15日以下拘留。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规定,不过有一个事实很明显,老年代步车将彻底告别任性妄为的时代。
禁止上路的消息让一些老年人不满,他们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做什么,为什么就不能再驾驶老年代步车?既然不让上路,为什么还允许厂家生产?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限于此,考虑到老年人的出行困难,交通部门顺应民意,专门制定一部新的法规。法规中对老年代步车重新定义为低速电动车,并且对其进行了明确要求。
其一,最高速度不能超过70km/h;
其二,时速低于20km/h时,要安装行人提示声,以便遇到突发状况能及时发出提示。
其三,长度不超过3500毫米,宽度不超过1500毫米,高度不超过1700毫米,整备质量不超过750kg;
其四,电池能量密度不得低于70wh/kg;
其五,安装ABS防抱死系统,并必须进行碰撞测试等一系列要求。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和人一旦脱离法律的约束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最新法规即将在9月份发布,到时候,老年代步车将会以全新形象出现,对私家车主而言,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感谢收听,下期见!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