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车行天下0702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罗洋 2021-07-02 08:29:22
—分享—

车友们上午为您送上今日早报

//京新高速全线建成通车

630日,京新高速(G7)梧桐大泉至木垒段公路项目正式通车,标志着京新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据悉,京新高速全长2800余公里,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途经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六省份,其中京新高速梧桐大泉至木垒段全长约515公里。乌鲁木齐至北京最快捷高速公路通道。

//苹果再获两项汽车专利

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向苹果授予了两项泰坦项目专利,这两项专利都与车辆致动器系统有关,此类系统是能够引起或影响车辆运动的可控系统,包括推进致动器、制动致动器、转向致动器、悬挂制动器等。降低乘员晕车风险,晕车人士的福音。

//滴滴于纽交所正式上市

6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发行价定为14美元。滴滴发行3.17亿股ADS,比原计划的2.88亿股多10%。以14美元的发行价计算,滴滴此次至少募资44亿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滴滴这次IPO的承销商名单中还有多家中资机构,包括中金、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等。估值超670亿美元。

//华为公开汽车充电装置及智能汽车控制系统专利

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及电动汽车专利。专利摘要显示,本充电控制装置,即使在充电过程中停电后再次来电,也无需在充电插口重新插拔充电枪或重启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控制装置只要再次接收到任意CP信号后,即可通过目标时长的高电平信号来唤醒电池管理系统,继续进行充电。更便捷的充电方式。

//宁德时代与宝马成立原材料专项小组

629日,宁德时代官网发布消息称,宁德时代与宝马集团等成立原材料专项小组,以确保原材料长期且可持续供应。宁德时代表示,BMW iX3电芯的生产流程已实现100%使用绿色电力。未来,宁德时代和华晨宝马将在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双方在节能减排领域深入合作。

//雷诺上调2030年电动车份额目标至90%

630日,雷诺表示,到2030年其电动车数量将占该公司汽车总量的90%,扩大了其在这一快速增长的领域的野心。此前雷诺的目标为到2030年使纯电动车和混动车占汽车总量的90%,新计划将在不依赖混动车的情况下实现目标.雷诺加速电气化。

//百度与长城就AVP深度合作

日前,继威马W6搭载百度AVP自主泊车产品并量产上市后,百度再与长城汽车就AVP产品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双方经过前期深入的沟通,和一年多的开发,预计在下半年实现AVP产品量产上车。首款合作的智能汽车是WEY摩卡,搭载AVP功能的新车初步预计上市时间为下半年。百度长城再次合作。

//比亚迪半导体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630日,比亚迪发布《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比亚迪半导体已于近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本次分拆的申请材料,深圳证券交易所依据相关规定对比亚迪半导体报送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比亚迪半导体IPO进展神速。

//上汽集团召开2020年度股东大会

630日,上汽集团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高票通过了董事会工作报告、利润分配预案及财务决算报告等全部议案,并选举产生第八届董事会。根据利润分配预案,公司将以总股本 115.75 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6.2元(含税),共计分红71.77亿元,位列A股上市公司前列。近五年,上汽集团累计分红超过750亿元。上汽全力打造增长新引擎。

//工信部发布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日前,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发布,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等要求,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注重协同创新、强化应用牵引,持续健全完善汽车标准体系,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持续健全完善行业体系。

//比亚迪元Pro新增车型上市

71日,比亚迪元Pro新增车型正式上市,此次共推出3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7.98-9.98万元。新车采用了比亚迪最新的Dragon Face 3.0设计,家族式前脸造型极具视觉辨识度。动力方面,新车配备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00kW。此外,新车还搭载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此次上市的新车还提供了301km401km续航可选续航最高可达401km

//传祺GS4 PLUS上市

630日,广汽传祺GS4 PLUS正式上市,新车共提供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2.68-14.98万元。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传祺最新的设计语言,前脸大尺寸六边形进气格栅十分抢眼,视觉冲击力很足。动力方面,新车提供两套动力系统:钜浪动力第三代390T 2.0T发动机和1.5T发动机两款选择,传动系统方面,新车将匹配6速自动变速箱。其中2.0T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85千瓦,根据官方数据,百公里加速为7.5秒。尺寸加大并配备2.0T发动机。

新车上什么配置容易被减配?

前两年某些车企因为一些臭名昭著的减配行为引来全网讨伐,什么“沥青止震垫”啊,什么“断后桥”啊,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

纵观近两年车市,这些恶劣的减配行为貌似少见了不少,市售新车的整体装备水准也有不少提升,气囊个数、主动安全配置、内饰屏幕这些明面上的减配项,很多车型全系已经配齐了。但永远不要低估车企精抠成本的能力,国内销售的一些车型在很多不易察觉的细节配置上仍有降本的痕迹,此篇我们就此类现象进行简单盘点。

 舒适型座椅

现在的消费者们对座椅面料,是否支持加热通风,分多少向调节这些装备细节已经看得很细了,然而对于座椅填充物和版型这些明面上不容易发现的配置点似乎要求不高,因此不少车企就会从这儿动动脑筋。    举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吧。大众集团国内销售车型很多都没有装备欧洲本土车型上的体工学座椅。海外版大众车型上装备的这套座椅经过德国脊背健康协会AGR 的测试及认证,其靠背填充材料和版型能够有效减轻长途行驶的疲劳感,国内销售的原装进口大众车型(蔚揽,途锐等)也都有装备,但到了国产大众车上,这项配置却消失了。

另一些厂家则已经注意到这一需求。2017年入市销售的东风雪铁龙天逸C5 全系删减了海外版车型装备的座椅,直接导致国产版座椅乘坐舒适度与海外版有比较大的差别。不过在即将上市的凡尔赛C5 X上,也许是看到了国内消费者对这方面的需求,更舒适的座椅将大面积覆盖,做到海内外一视同仁。

 车机系统

国内车主喜欢大屏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少车企也就本着“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的原则安排了相关配置,但是大屏车机除了屏幕尺寸之外,背后偷懒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没错,屏幕尺寸变大了,那屏幕物理分辨率提升了吗,屏幕亮度多少,电容屏还是电阻屏?车机用了什么处理器,基于哪个底层操作系统,OTA包含哪些方面,又能提供几年官方维护和更新?这些事情没有人问,厂家自然也不喜欢说,反正屏幕尺寸大就完事儿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出现在新近推出的标致4008/5008上。没错,新车全系标配了10寸中控大屏,但只有360THP科技版及以上车型为海外同款NAC主机,价位更低的几款则为本土化的AI2车机。二者在UI和功能上都有些区别,后者没有自带联网功能,需要使用手机分享网络。所以你看,别光看屏幕尺寸一样就默认功能差不多了,选购时还得多留心呐。

 安全带预张紧/限力功能

如果考虑售价的因素,上面几项舒适性配置海内外区别对待还算情有可原,那接下来这项减配可就不太道德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安全带预张紧/限力功能也成为不少车子高低配的区分项:有些车最低配没有了前排座位的限力功能,有些车只有顶配才装备后排两侧座位的预张紧功能。在发生事故时,预张紧安全带能在乘员因惯性前冲之前快速收紧,与安全气囊协同工作,抑制乘员身体前移幅度。而限力器则能够在预紧装置固定乘员身体后,限制乘客胸部的负荷,避免安全带过紧,拉伤乘客胸部。

理论上,预张紧安全带、限力器和气囊环环相扣,缓解事故中的冲击力,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然而,一些车型的低配车型省掉了前排安全带的限力器和后排座椅的预张紧功能。即便低配和高配气囊数一致,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也会有明显差距。

 前排座椅中部气囊

前排中间气囊的出现实际上是对碰撞规程的直接回应。在新版规程中,侧面碰撞试验假人横向位移及前排成员之间的交互被列入考核项。翻译成人话就是,侧面碰撞时司机的身体如果被甩到副驾驶侧,或是前排两位乘客的头部激情相撞,“脑瓜嗡嗡地”,该车就会面临严厉罚分。为避免以上两种情况发生,目前欧洲市场销售的多款乘用车和商用车都已装备前排中央气囊。

然而,不约而同地,这些欧美市场销售车型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前排中间气囊就莫名消失了,甭说你是“原装德味”大众ID.4还是“日系信仰”本田新飞度,无论哪个车系,均没有幸免者。

放下一些面向全球市场的车型不谈,一些远销欧美地区的自主品牌畅销车型甚至仅为欧美区销售车型特供该项配置。例如哈弗H6和长城炮在澳大利亚市场销售车型均标配前排座位中间气囊,但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顶配车型都没有装备这项配置。

我理解前座中间气囊是一项“应试”意味很强的配置,国内销售车型也很少装备该配置,但是身为自主品牌却区别对待了中国消费者,这一点多少让人有些寒心。

其实能让车企钻到这些空子,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可能会习惯性忽视这些细枝末节的方面,国内法规对于一些配置的要求不甚严格。要打破这种现状,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我们作为媒体,让大家知道这些配置有哪些门道;你们作为消费者,在选购时多多重视这些方面,让厂家听到广大消费者的声音,倒逼车企作出改变,我们才能够买到更加优秀的产品,最终结果绝对是多赢的。

史上最大力度车险改革!看懂能省一笔钱

2020年9月19号,车险改革正式落地实施了,此次改革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大力度车险改革”。但对于本次车险改革,很多人还有很多疑问。车妹总结了与车主密切相关的一些变化,主要为以下几点:

1、保额12.2万,提高至20万

改革后,交强险责任限额大幅提升。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0.2万元不变。责任赔偿限额整整提高了7.8万元!而无责任赔偿限额提高了7800元。对于车主而言,意味着以后出险理赔可以获得更多赔偿金额。

2、商业险更加完善

以前,我们需要单独购买的涉水险、自燃险、盗抢险、玻璃险、不计免赔和无法找到第三方责任险,而改革后,这6个附加险都合并到了车损险里,只要买了车损险,这些险种都包括在内。

也就是说,以后买了车损险,除了能获得车损险其本身的权益之外,还能同时享受盗抢险、玻璃险、自燃险、涉水险、不计免赔、无法找到第三方共6种附加险的权益。

3、交强险优惠力度更大

交强险在不出险的情况下比之前的优惠力度要大。以家用普通轿车为例,新车是交强险950元,在连续不出险的情况下,以前最高可以打7折,就是665元,现在最高可以打5折,就是475元,折后可省190。

4、三者险额度高达千万

三者险最高额度增加至1000万。从原来的.5万-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1000万元档次,实现千万级别。

综合来看,对于消费者来说,此次车险综合改革后,在保险责任扩大和保障金额提升的情况下,保费支出还将明显减少,在改革中将无疑受益。

感谢收听,下期见!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罗洋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乡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