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车行天下0706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罗洋 2021-07-06 10:04:18
—分享—

关于新能源汽车,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其中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安全隐患,尤为受关注。虽说因电池安全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召回案例正在增加,但一直以来都没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相关问题浮现出来。

多家主流车企召回电池成投诉高发区

查了一下资料,从2021年 1 月以来,就有多起因动力电池缺陷导致的召回,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厢式运输车、纯电动城市客车等多种车型均有涉及,尤其是早期生产的电动汽车,且问题集中指向动力电池。

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拟召回 31963 辆电动车,涉及的车型为 EX360 和 EU400 纯电动汽车,召回原因是所搭载的电池存在起火隐患,上述两款车型均搭载孚能科技生产的三元电池。

中车时代宣布召回15辆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29日期间生产的TEG6106BEV车型,召回原因系动力电池电芯早期失效,BMS控制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电芯过放或短路风险,可能引发电池热失控。

极星品牌也召回 2031 辆国产极星 2 首发版纯电动汽车。原因是:动力电池能量控制模块(BECM)中的微处理器重设,可能导致行驶中高压电池连接断开。在极端情况下,行驶途中可能失去动力,存在安全隐患。

当然,大家比较熟悉的包括比亚迪、大众、宝马、福特、蔚来、威马等主机厂也曾因电池安全问题召回旗下的电动车。

而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因LG动力电池存安全隐患,现代汽车宣布召回8.2万辆科纳(Kona)电动汽车以更换电池系统,而通用汽车宣布在全球范围召回6.9万辆于2017-2019年生产的Bolt电动汽车。

一年内“自燃”超50起

据统计数据,2020年全年有61起汽车自燃/起火事故,其中已明确的纯电动汽车事故达到51起,占比84%,而事故原因大部分是动力电池问题导致。比如:去年广汽新能源旗下某车型连续出现三次起火事件。此外,特斯拉的自燃也多次发生。电动车的电池等核心部件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尽管如此,国内却鲜有车企因为电池起火风险对电动车进行召回。在2020年之前,只有蔚来在2019年发生自燃后发布声明称是电池组设计所致,随后该公司宣布召回了4803辆ES8。

虽然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起火事故发生率而言,新能源汽车起火率并不高,但网络上对新能源汽车的排斥声音愈加高涨,这无疑严重影响并打击消费市场信心。未来,如何改进电池安全性,以及解决用户对电池安全的顾虑,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走长远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很多自燃事故都跟电池的热失控相关,而动力电池系统的热设计也成为各新能源车企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现在已经有很多新能源车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

比如,比亚迪推出不怕“针刺试验”的刀片电池,而广汽新能源也发布了一款“弹匣电池”,跟刀片电池一样可以通过针刺试验,不同的是,弹匣电池的电芯依然是三元锂电池。相信随着更多安全性高的动力电池推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也更有信心。

由于我国早期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薄弱,受到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动力电池出现瑕疵是难以避免的。

另外,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很多企业为了补贴而盲目追求高比能量,忽略了客观物理现象,动力电池事故概率的提高也是必然。甚至有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会“偷工减料”,将电池管理系统的保护水平降低,就算不发生任何冲击时动力电池也会触发短路导致燃烧爆炸。

随着事故数量的增加,国家也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出台等,要求有关生产者和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履行召回责任。

在官方监管力度逐渐加大的情况下,车企们对动力电池有隐患的车辆,采取召回程序消除隐患。这些召回是对动力电池安全问题进行消除,体现了新能源车企在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原有的问题逐步改善。

不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选择召回的车企都是主动担责的表现,这样不但可以完善产品品质,同时也能给消费者提供保护和更好的用车体验。希望未来所有的车企都可以积极面对车辆的故障问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质量要求再高也不为过,毕竟这事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安全。相信随着越来越严苛的法律法规推出,新能源汽车也会逐渐正规化、行业化。

夏天车子抛锚甚至自燃,只因为没做这个检查!

高考结束了,没多久许多在校学生也准备要放暑假了,回想在学生时代,每年到这个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这个一年当中最长的假期。现在6月份,南方的天气最高温度已经达到35度,正午在阳光直晒下,皮肤都会有灼热感。

在夏天开车时,特别是一些车龄较老的车常常会出现水温高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在开车时见到引擎盖上冒烟,甚至是出现自燃的情况。比较轻微的情况下是出现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车辆静止时水温高。如果是在高速上,长时间行驶时发现水温依然较高,那此时车辆的状态已经是非常不好了。

由于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车辆行驶速度较低,走走停停,车辆无法通过撞风来为发动机降温,所以如果平常有发现此类问题的话,就应该尽快到4S店或修理厂检查维修。所以在平时,我们在洗车或是做保养时,要打开引擎盖,观察冷却液液位是否正常,以及进气格栅后方的中冷散热器上是否有杂物或者夜间行车碰撞的蚊虫尸体,中冷散热器上的铁网需要定时进行清理,否则非常影响车辆散热效果。我们今天来说一说,关于冷却液的一些问题。

冷却液应该多久换一次?

对于一般家用车来说,每两年或者四万公里更换一次冷却液即可,期间如果冷却液有蒸发现象,液位低于正常情况时,可以自己购买相同的冷却液加进去,冷却液液位保持在水壶的MAX与MIN两者刻度之间即可。另外目前市面上还有一些长效冷却液,或者是无水冷却液,可以使用超过6年时间。

为什么冷却液有不同颜色?

由于不同品牌之间的冷却液功能不同,其中所含有的添加剂成分也有所不一,而这些冷却液在制造的时候都会加入不同颜色的染色剂,以便用户进行分辨。另外冷却液的颜色也能够让我们平常在自己检查车辆时能够容易分辨出这类有颜色的液体是冷却液。如果发现车辆有冷却液渗漏时,我们在停车过夜后,如果发现车底有这类带有颜色的积液,我们就能判断是车里的冷却液水管老化破裂,导致冷却液渗漏。

冷却液可以混用或加水吗?

由于不同的冷却液其成分以及各种添加剂的含量不一样,不同的冷却液混加可能会导致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出现沉淀、结块、起泡等现象,极有可能会造成冷却功能失效甚至是堵塞水管等,将会对车辆造成损坏。因此,不同的冷却液不能混加,如果要更换冷却液需要把水箱中旧的冷却液放干净,并且清洁水箱之后再添加新的冷却液。

由于冷却液与水不同,水的冰点是0℃,沸点是100℃,而冷却液在温度零下-30度℃以上的状态也不会结冰,沸点达到107℃,并且冷却液还有除锈的能力,不会使车辆零件产生铁锈,所以在低温以及高温天气下,冷却液都能保证其冷却发动机的功效。但是如果大家平常在检查车辆或是在路边发现发动机温度较高时,而冷却液的液位并不是处于正常的位置,我们可以适当添加水,先凑合使用。然后尽快到修理厂更换或添加冷却液,另外检查车辆的冷却液水管有无渗漏。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自来水中可能会含有杂质,并且矿泉水与自来水可能都会引起车内零件产生铁锈,如果是应急加水到水箱时,尽量要选择加纯净水,不要添加自来水或者是矿泉水。如果实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添加了自来水后,要尽快到修理厂更换新的冷却液,并检查是否存在冷却液渗漏或者是发动机烧冷却液。

理想ONE座椅被曝疑“有水银”?李想发文怒怼

74日晚间,一名理想ONE车主在理想汽车APP上发视频称,其发现理想ONE座椅里面往外渗出水银。根据上传的视频显示,在其理想ONE的座椅缝隙中,有不少银色小珠在滚动,只要使劲地按座椅,小珠就会出来。车主将座椅拆除后发现,座椅的支架缝隙、板材、以及座椅皮座间等处,均发现痕迹。随后,车主把银色小珠收集放到地面上后表示,水银数量竟然比10个温度计里的还要多。

对此事件,网友也有不一样的看法。有网友表示,如果真是水银,应该报警,可能问题没那么简单,也有网友认为,水银温度计的水银8小时就能挥发完,视频里那么多,车辆使用了那么久,假设是出厂时就在车内的水银,那车主早就毒死了呀这不得挥发(蒸发)完了?还能采集的不得是刚放的么”……

这起事件似乎也激怒了高层,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上表示: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对于李想此次活动上的言论,有网友认为,企业有问题,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一个大老板在这儿骂街,不愧是你李想有性格,不过作为公众人物直接这样骂,有些不妥”……随后,李想迅速删除该微博。

删除后,李想再发微博表示:连用水银投毒的栽赃视频都能拍摄出来,还大规模传播出来,实在厉害,谁在操作?此外,李想还转发游族创始人林奇身中多种毒素致死的报道,李想指出,出现这么大量的汞(水银)很可能是一种投毒的行为,汞不是牛奶和饮料,不是可以随随便便闹着玩的,更不是可以随便购买到的。

针对这起事件,理想汽车官方在今日午间进行回应:近日,针对一位用户反应的车辆座椅发现疑似水银的物质,我司高度重视并已第一时间展开全面调查。理想ONE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生产制造、运输以及交付环节均未使用到汞(俗称水银),并且符合《汽车禁用物质要求》(GB/T 30512-2014)及欧盟ELV等有害物质相关要求,请各位用户放心使用。

晚间,理想汽车官方再发微博称:理想ONE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生产制造、运输及交付环节,不会也没有必要使用汞。疑似水银的物质是外部原因进入车内,我们将配合警方及车主调查取证。

不过,该微博发布不久后便删除并重新发文称:理想汽车的零部件、生产、制造等所有环节,对于汞(水银)的使用和采购量为零。制造一辆智能电动车,理想汽车不会使用,也没有任何必要使用汞。如果在车上发现汞的存在,一定是外部行为造成的。汞的特性是易挥发的,用户还能看到液态的汞必然是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的遗留。同时,它也是具备剧毒特性的,要么是使用环节含有汞的外部物品破损或者洒落,要么存在外部投毒的犯罪嫌疑,如果不能排除投毒嫌疑的可能性,建议车主报案处理。

据百度资料,水银又称为汞,是一种化学重金属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它通常都是保持着一个液体状态,因为它自身银白色闪亮的外观,被人们赞誉为银珠。水银的化学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不会跟酸碱发生反应,但是很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会释放慢性的剧毒气体,如果人长时间暴露在有汞蒸气的环境中,或者接触汞,很容易导致汞中毒。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GBT 30512-2014)》国家强制标准规定,汞的含量不得超过质量百分数的0.1%。有专业人士表示,汞一般以混合物形态出现在内饰中,特别是座椅、档把、仪表板以及搪塑材料中。车内出现水银,多见于温度计打碎,但视频中水银是从座椅内部渗出的,需严查。

针对这起事件,理想汽车表示在车辆的生产、交付等环节对于汞(水银)的使用和采购量为零,同时怀疑存在外部投毒的嫌疑,建议车主报案处理。在网友看来,该车主是在4月份提车,而汞极具挥发性,不可能以液体的状态保持如此之久。另外,针对李想的言论,有网友认为即便是与品牌方无关,在事情未明确之前,作为一家车企的领头人,也不应该如此耿直地说出那些话。

这件事情对于理想的名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李想发表相对激进的言论实际上也是可以理解,至于车上的水银从何而来,我们将持续关注。

感谢收听,下期见~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罗洋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乡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