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11一起去旅行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覃杭钰 2021-08-11 11:41:37
—分享—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为什么堂堂“超级大国”印度竟然成了奥运会上的loser

84日,在报道东京奥运会时一贯坚持不说人话的假新闻批发商CNN终于破天荒地讲了这么一则事实在一篇名为《印度,13亿人口的国家,目前在东京只拿了3枚奖牌》的短篇报道中CNN记者毫不留情地嘲讽道“考虑到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它在东京派出的运动员数量实在是少得惊人”根据CNN的报道,印度这次奥运会的目标是超越它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也就是拿下六枚以上的奖牌,至于金牌多少,根本不敢想象,热衷于比烂的美国人似乎忘了,730,他们的报纸还说的是奥运奖牌已不再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当然,美国人搞双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不过这次突然搞到了印度头上而已。作为一个前不久只因为收获一枚女子举重银牌就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国家,此时的印度,一定很想指着美国的鼻子问一句“你礼貌吗”

本次奥运会,印度派出了总人数为228人的代表团其中包括125名运动员这些为印度而战的奥运健儿们总共荣获1枚金牌2枚银牌和4枚铜牌,差不多是我国运动员一个下午的水平。按照我国台湾省流行的人均奖牌数来算的话,印度平均每2.6亿人才能拿到一面奖牌,如此杰出的奥运成绩足以让全世界任何一位想夸奖它的文豪无从下笔,可以这么说,《摔跤吧爸爸》拍的有多好看,印度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就有多令人难堪。和它那糟心的工业化进程一样,印度的奥运也处于起步早,基础好,但长期原地踏步的境地。早在1900年的殖民时期印度就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比中国整整早了32。那一年,一位名叫诺曼·普里查德的运动员为印度赢下了2枚田径银牌。尽管从他的名字和相貌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血管里没有一滴印度血的英国殖民者,不过,印度还是应该感谢这位运动员,因为这位老哥以一己之力为印度贡献了历届奥运会银牌总数的1/41920年,印度第一次以国家身份参加奥运,结果是颗粒无收,但逆来顺受的印度人并不感到沮丧,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慢慢习惯了这一点。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印度曲棍球队大发神威,3-0击败东道主荷兰,为印度夺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枚金牌。之后,虽然别的项目都不太行,但印度曲棍球队仿佛开了挂,一连拿了六届奥运冠军,像今天的国乒一样霸占了男子曲棍球项目,1980年至今印度曲棍球队就再也没拿过金牌

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印度也跟着沾了一把光。印度选手阿比纳夫·宾德拉在男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中荣获金牌,成为了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个人金牌的印度人。可惜的是,就跟当年那位替印度拿下两枚银牌的英国人一样,这名运动员并不是印度本国培养的。作为一名正印旗的老印度,阿比纳夫小时候玩枪的方式是把气球装上水,放在仆人的头上然后开始训练射击。他父亲看到后深感自己后继有人,于是送了儿子一个国际标准的空调射击场,里面的靶位系统全部由电脑控制。长大后,阿比纳夫远赴德国训练,当他在靶场挥汗如雨时,其他印度射击运动员却在为缺少子弹发愁。可以说,阿比纳夫的成绩完全是他的土豪家庭花钱砸出来的,跟印度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可以说这枚金牌是印度政府跪着挣来的,自阿比纳夫以后印度就再无金牌。

1900年以来,印度一共参加了25届奥运会目前共获得 9枚金牌在先后只参加了14次奥运会的我国这个数字是237也就是说,以印度每届奥运会平均0.36枚金牌的速度计算它只需要再参加不到634届奥运会就能达到我国目前的含金量了

要明白印度为什么在金牌榜上如此拉跨?我们首先要明白奥运金牌到底是什么却能让全球各国的顶尖运动员如此着迷?如果我们把奥运会比作一场奥林匹斯众神之间的游戏的话,那么金牌,就是对游戏胜利者的至高奖赏,那些在国际事务中说一不二的胜者强者,在参加奥运时也总能狂揽金牌,牢牢霸榜,而那些被大国当成棋子,甚至是棋盘的小国弱国,即便上了奥运赛场往往也是当配玩的命。对于大国来说,金牌是他们作为全球霸权的影响力,在体育领域的延伸是它们的国家实力,社会制度乃至人种优越性的另一种证明。而在小国看来,金牌是它们对这个看似人人平等,实则等级森严的国际秩序的无声反抗,是它们能够证明自己不比大国人差的唯一机会。

在奥运会这个披着体育外皮的政治大舞台上,大国需要通过和其他大国的拼杀来坐稳它的铁王座。小国也希望通过挑战大国来证明凡人也可以让神流血。这在很多国家的影视作品中都有体现,2017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讲的就是苏联男篮在1972年奥运会中一举战胜美国打破美国篮球不败神话的故事而在2004年美国人也拍了一部《冰上奇迹》大吹特吹他们是如何在1980年冬奥会上,击败长期垄断冰球项目金牌的苏联人的。在经历了国家由弱变强的历程后中国人也早已将许海峰夺金和中国女排夺冠带来的振奋和激动永远地铭刻在了集体记忆中。因此,无论从体育还是政治上来说,金牌都是国家实力的体现。用电影《天国王朝》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金牌的意义是Nothing,也是Everything。虽然有金牌并不一定代表你是大国,但没有金牌一定可以证明你国力不怎么样。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印度为何拿不到金牌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只看纸面数据的话,你会惊讶地发现印度的GDP高到能常年徘徊在世界前五到前六,有时甚至比它曾经的主子大英帝国还要高,印度的科技实力强到能自主研制核武器和远程弹道导弹,印度的组织度硬到能发动全国整整29个邦的十几亿居民举行大规模选举集会。有时甚至连灯塔国都要夸它一句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这么一看,印度印老爷那简直是又高又硬,离成为真正的帝国就差了一个阿富汗。

以本届奥运会为例作为一个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产出的金牌比人均GDP六万美元的美国只少了一块而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印度拿到的金牌还没有人均600美元的乌干达多。作为全球快递事业的领航者,中国能运用洲际导弹的尖端技术帮助游泳健儿们克服泳池阻力,斩金夺银。而在奥运会开幕的三天前,印度试射的巡航导弹几乎是刚刚起飞就惨遭坠毁。我们应当庆幸,印度人没有把这份宝贵的技术运用在游泳上,不然他们的运动员估计刚下水就得一头淹死在泳池里。作为组织力可能是天下第一的国家,中国能动员全国最杰出的体育人才在奥运会上为国而战。而作为官方认证的全球最大民主国家,印度连续十几年都发掘不出哪怕一个能拿到,哪怕一块奥运金牌的体育人才。尽管印度的亿万富豪人数不断增加,但印度运动员仍然是世界上最穷的那一批。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印度仅派了一名运动员参加雪橇比赛然而,就连这名运动员飞索契的机票钱都不是印度政府掏的,而是他自己辛辛苦苦众筹的。由于印度没有雪橇训练设施,这名运动员不得不在喜马拉雅山的公路上顶着川流不息的车流练习雪橇,每次训练都有被泥头车撞死的危险。

既然玩体育是这么一件无利可图的事,那么印度家长自然不会让孩子去趟这趟浑水。因此,绝大多数的印度家庭宁可让自己的孩子去名校录取率比中国还低的印度高考中疯狂内卷,也不打算将他们培养成运动员。于是,难以计量的奥运人才就这么被扼杀在了襁褓之中。当然,我们不能全怪家长不支持,毕竟,在通往奥运金牌的道路上,印度特色的种姓制度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

由于存在严酷的社会分层,不同种姓的运动员往往根本不会一起参加体育运动,这种王侯将相天生有种的社会风气,成功地将出身卑贱的低种姓印度人排除在了高尚的体育运动之外。于是在这种死气沉沉的体育氛围中,印度在参加奥运会时,哪怕能收获一枚银牌,都绝对算得上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丰功伟绩了。

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没有任何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会把印度人当作值得重视的对手,一如在大国争霸的舞台上没有任何一个五大常任理事国会把印度看作充满威胁的敌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即便每次出镜都伴有BBC滤镜,也依然能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取得冠绝全球的傲人成绩。而那个看上去像个大国的国家,即便每次报道都有CNN说好话也免不了在灾难到来之时,被冲到连火葬场都烧不过来。

如果你能想明白印度实际上是一个病到只有来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才能得救的弱国、小国,那么你就会懂得,印度目前的奥运成绩只是它该有的,正常的样子而已。在全世界206个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团体中,印度代表队的排名大概在65名左右,或许,这才是印度的综合国力在这个世界上的正确排名。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覃杭钰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乡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