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桑梓情·振兴路】梅培元的乡村振兴答卷——从商海弄潮儿到乡村振兴领路人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安乡融媒 2025-03-31 11:10:44
—分享—

位于洞庭湖平原腹地,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三岔河镇的梅家洲村,曾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泥泞的乡道、低矮的农舍、零星的稻田,构成了这里最朴素的底色。然而,短短十年间,这个村庄却如破茧之蝶般焕发新生:千亩有机稻田绿浪翻滚,农旅融合景区游人如织,老年助餐点里笑语盈盈……这一切的蝶变,绕不开一个名字——梅培元。这位从梅家洲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以一颗赤子之心反哺故土,用实业家的魄力与乡贤的温情,在家乡土地上书写了一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640 (4).jpg

1969年,梅培元出生在一个养育了9个孩子的贫寒之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饥饿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家里揭不开锅时,是乡亲们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瓢粥接济我们。”梅培元回忆道。这段经历让他早早懂得:乡村的温情,是苦难中最珍贵的光。

640 (5).jpg

1989年,这个赤脚走出田埂的少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考入北京工商大学。毕业后,他放弃“铁饭碗”,投身外资企业,用十年时间从基层员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2004年,他创立广州洋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随后在青岛、九江设立分公司,将企业年销售额做到超4亿元。商海沉浮中,他始终记得离乡时的那句承诺:“若有一天我能成事,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640 (6).jpg

2014年,三岔河镇的一场“迎乡贤、回故乡、建家乡”恳谈会,让梅培元的人生轨迹与故乡再次交汇。彼时的梅家洲,青壮年流失、田地抛荒、村集体负债累累。面对支村两委期盼的眼神,他毅然决定:回乡投资兴业!

640 (7).jpg

这个决定遭到家人激烈反对。“农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你图什么?”面对质疑,梅培元在笔记本上写下两行字:“图的是700多个老人能老有所依,图的是孩子们不用再走我当年的泥巴路。”2015年,他注资成立玖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头扎进生态农业。

创业首战聚焦绿色水稻种植。公司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却遭遇市场“当头棒喝”——2016年首季亏损20万元。紧急会议上,管理层建议暂停合作,梅培元拍案而起:“公司可以亏,乡亲们的血汗钱一分不能少!”次日,他自掏腰包垫付全部稻款。农户熊大叔攥着钱感叹:“跟着梅总干,心里踏实!”

640 (8).jpg

640 (9).jpg

正是这份担当,让村民从观望变为全力支持。2017年,公司引入有机种植标准,对土壤改良、生物防虫等环节实施“军事化管理”。如今,玖源有机稻订单多得产品都供不应求。然而,梅培元的棋盘上,农业从来不是孤子。他以有机稻为支点,撬动整条产业链。他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平台,累计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50余次,覆盖6000多人次,产品加工及销售服务辐射全村及周边种植大户和合作社;他拿下有机认证、绿色食品双认证,打造“梅家洲”区域公共品牌;他建设梅公园,安乡游击队陈列馆,开发插秧研学、梅花摄影节等体验项目,2022年吸引游客60万人;他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既能拿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还能分产业股金,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万元,村集体收入42万元。

640 (10).jpg

640 (2).png

在梅培元的乡村振兴蓝图中,经济指标只是起点。2024年8月,他推动建设的玖源老年助餐点正式运营。700余名老人告别“冷灶台”,吃上5元一餐的营养午餐。助餐点墙上贴着的“亏本账”令人动容:80岁以上免费、特困老人2元一餐,每年需补贴超50万元。“老人们曾用百家饭养大我,现在该我回报了。”梅培元说。

640 (11).jpg

这位总爱把“吃百家饭长大”挂在嘴边的企业家,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乡贤的深层含义。今日的梅家洲,每株稻穗都摇曳着奋斗者的温度,每寸土地都镌刻着反哺者的赤诚。梅培元用十五年光阴证明: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是悲情叙事,而是更多像他这样——既看得见高楼大厦的风景,更读得懂阡陌纵横深情的“双栖”领路人。他以企业家的敏锐洞察布局产业链,以科学家的严谨推行有机种植标准,以教育家的耐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最终以乡贤的滚烫初心,让一个村庄在时代巨变中完成了从“活着”到“生活”的质变。这,或许就是中国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梅培元样本”。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安乡融媒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乡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