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安乡立足县情,在振兴经济的过程中努力寻找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最佳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5年,全县新申请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开发专利技术和产品5项,实现技术贸易总额2000万元,业务指标例全省先进行列。
安乡科技部门认为,针对性立题、下力气推广、避免科研成果成为所谓的“礼品、样品、展品”,让其迅速流向生产渠道,才算抓住了“牛鼻子”。如2006年的科技计划项目,工业上突出优势产业轻质纸研制和新型曲折缝纫机的开发;社会项目主攻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农业项目蚯蚓生态养殖技术开发,猪、沼、鱼、珠、果立体养殖,优质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研究等等,每一项都与安乡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引进和贮备的项目“优质淡水珍珠加工、10万吨集中制浆、淡水鱼开发”等也是如此。
“墙内开花墙内香”是安乡近几年发展科学技术的一条重要经验。这几年安乡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励项目16项,评定县科技进步奖63项。湘杂棉1号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王饺儿卤腊食品”获全省科技创新金奖等。县凯斯公司自主开发了“平行移动、垂直刺料厚料曲扩缝纫机”,该产品缝纫厚度、针距、震动、噪音、耐用度、加工精度等性能国际一流,目前只有德国杜克普公司能够生产,年新增产值2000万元,新增税收400万元。凯斯公司在科技领域“领先半步、创新有奖”等先进理念,在日银纸业、锦豪纺织等较大企业得以推广。农业上在安昌、安裕等乡镇建立了10大示范基地,发展省、市科技示范户50个、县科技示范户1527个,让优质抗虫杨树、高品质有核珍珠、水生蔬菜等12类涉农新技术项目较快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全县农、牧、渔良种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新技术入户率超过90%。据测算,科技进步为农民人均增收320元左右。
越来越激烈的产品竞争、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科技创新力的体现。安乡科技队伍无论人数还是投入,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具体表现在工业科技项目“单打鼓、独划船”的多,而农业科技项目只农不“龙”,龙型企业太少。困难面前,安乡科技部门绞尽脑汁,另辟蹊径抓创新。首先立足本地,13个学科学术带头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生活津贴,成立科研小组,每年全县经济大会上隆重颁奖,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其次是着力引智。除与10多家研究院所协作外,像洞庭牧业公司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曲湘勇教授为企业的首席技术顾问,攻克了洞庭草鹅选育、养殖、防病等技术难关,为“鹅皇鹅”打造中国鹅业第一品牌奠定了基础。药圣堂制药公司“挖”来高级管理人员彭关富担任生产总监,他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使企业GMP过标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多月。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在企业“短、平、快”项目应用和农业新技术推广上注重实效,促进全民科技意识的提升。科技下乡最受农民欢迎,因为不仅可以免费得到急需的实用科技小册子,而且每一次都有专家现场释疑解惑。种冬瓜,土专家,人大代表彭武兵只需一个电话;养鱼要高产,你可以参加经常举行的培训班;打开电视,每一期“农业科技”都让你有新的发现,这也是安乡在全省叫得响的品牌。
记者欣喜地看到,安乡科技正建立有效的科技进步长效机制,完善科技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市场网络。县科技局局长潘文华说:下一步要建立科技合作组织,培育“技、物、贸”一体化经营实体,提高专业技术协会创新能力,打造农业科技型企业,引导科技人员去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为建设创新型安乡提供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