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2年9月,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2.2平方米,较五年前人均增加近10平方米。”12月16日,长沙市政府研究室发布调研报告《长沙民生发展的成效与启示》(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从2007年、2008年以来,长沙全面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民生投入方面,其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从2007年的65%提高到2011年的73%,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支出分别达69.37亿元、26.73亿元、51.97亿元和13.18亿元。五年来,市本级民生支出年均增幅达23.68%,教育、社保和就业、科学技术增幅均超过30%。
社会保障方面,五年来,长沙市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91.49亿元。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向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五年四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按城镇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待遇。
健康是民生之基。长沙制定实施《长沙市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人均预期寿命达78.81岁。近三年来,完成县级医院建设项目4个、乡镇卫生院维修建设项目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4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65个,总建筑面积达35.43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圈。率先省内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管理,参保率达98%。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把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2008年以来,实施全民健身建设项目800多个,建成各类体育场馆和健身场所6848个,完善260个社区(村)体育设施,“10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五年累计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18.34亿元,人均居住面积32.2平方米;居民拥有住房比率达90.1%,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来源:红网
作者:赵晶
编辑:李欢
本文为安乡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