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岁青少年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与成人有何不同?
“学校已经发通知登记接种了,速度真快!”“快点快点咧,高考毕业生等不及了~”最近,多地都发布了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通知。哪些地方可以接种了?青少年接种和成人有什么不同?一起来看!
多地12-17岁可以接种疫苗了!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湖北、黑龙江、湖南、安徽、福建、江苏、广东等地均已明确了12-17岁未成年新冠疫苗接种,且大部分地区都将从7月开始为15-17岁人群接种、8月开始为12-14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广西:7月开始15-17岁第一剂接种
据广西日报7月13日消息,广西下半年将分三步开展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7月份,将启动并完成15-17岁人群第一剂接种任务;8月份,将启动并完成12-14岁人群第一剂接种,同时完成15-17岁人群第二剂接种任务;10月底前,完成12-17岁人群的全程接种。
黑龙江:7月开始15-17岁第一剂接种
据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15日消息,从7月起,黑龙江省初高中学生(12-17周岁),将按照从高年级到低年级的顺序进行接种。第一步,7月份对15-17岁人群进行接种,如第一步接种工作顺利,经专家评估后,8月份对12-14岁人群进行接种,确保8月底前完成12-14岁人群第一剂次的接种覆盖,同时完成15-17岁人群第二剂次接种。第三步,在9月份完成12-14岁人群第二剂次接种。
湖南:湘潭8月完成15-17岁学生第一剂接种
据湘潭发布7月16日消息,湖南省湘潭市将在8月完成15-17岁人群(8万学生)第一剂接种,9月完成12-14岁人群(7万学生)第一剂接种,10月底前完成12-17岁学生全程免疫接种。
湖北:多地7月或8月开展第一剂接种
湖北荆门市、黄石市、监利市等地陆续发布接种通知。据"黄石发布"7月15日消息,黄石市12岁-17岁人群将分三个步骤实施,7月份开展15-17岁人群的接种;8月份开展12-14岁人群接种;10月底前完成12-17岁人群的全程接种。
监利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7月14日消息,自即日起分步推进18岁以下人群新冠疫苗接种,7月底完成15-17岁人群第一剂疫苗接种,8月底完成12-14岁人群第一剂疫苗接种,10月底前完成全部第二剂接种。
荆州发布7月13日也公布,8月1日起,荆州市将重点开展12-17岁人群和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安徽:多地7月完成15-17岁人群接种
据中安在线7月15日消息,合肥市包河区新冠疫苗接种已开放12-17周岁人群接种,7月份将完成15-17周岁人群的新针接种;8月份,将完成12-14周岁人群的新针接种和15-17周岁人群的续针接种;9月份完成12-17周岁人群的续针接种,并在月底前完成12周岁以上全面查漏补种。
据亳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7月14日通知,该市全面启动、分步实施12-17岁人群的接种工作。7月份启动15-17岁人群的接种;8月份启动12-14岁人群的接种。
7月13-14日,宿州市、阜阳市、黄山市多区县、含山县、泗县等多地发布消息称,即日起至7月底为15-17周岁的人群开展接种,8月份为12-14周岁的人群开展接种。
福建:多地即将开展12-17岁疫苗接种
据东南早报7月15日消息,泉州市鲤城区要求接下来将分阶段开展12周岁以上至17周岁以下各类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此外,漳州也将加快各行业系统人员集中接种,教育部门要组织动员12-17周岁在校学生开展接种,确保"应接尽接"。厦门市、龙岩市也将开展将12-17岁未成年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江苏:常州8月启动12-17岁人群首针接种
7月14日,据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知,8月1日起,常州市将不再大规模组织18岁以上人群首针接种,同时将启动12-17岁人群首针接种。
广东:东莞预计9月开始接种
7月5日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七场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消息,东莞预计在9月份开展全市3岁至17岁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据广州卫健委,7月1日起启动为60岁以上老人,并即将启动12-17岁的未成年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2-17岁未成年人接种,将原则上由学校或街(镇)、居(村)委统一组织,实行团体预约。
北京:预计9月后开始接种
“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做接种前的准备工作。”7月17日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颖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摸排接种人数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在校生主要由学校来申报,非在校生由社区负责摸底登记、宣传发动工作。”
“接种工作可能会以在校生集体接种的方式进行”,北京市通州区永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如此一来,至少也要等到9月份学生开学以后才能开展。”
青少年接种疫苗,与成人有何不同?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成员王贵强在7月17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谈到,成人的和儿童青少年的疫苗都是灭活疫苗,它的计量和剂型都是一样的。
目前在阿联酋已经启动入组了900例病人,3到17岁的不同国家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临床保护性的验证。二期的数据提示,综合抗体的阳转率是100%,抗体的水平和成人是类似的。具体接种方式跟成人是一样的,也是两针,中间间隔21到30天,不良反应主要还是局部的一个疼痛、红肿,主要是局部反应为主,全身反应很少,个别人可能会有发热这些表现,完全是可控的,是安全的。
孩子接种,家长最需要注意什么?
1. 一定要有家长陪伴
要在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陪同下前来接种,准备好个人身份证或家庭户口簿,以及监护人身份证,并由监护人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2.疫苗是国药生物和北京科兴的
据南宁疾控,目前只能接种北京生物、成都生物、兰州生物或北京科兴中维厂家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每个接种点供应疫苗不同,具体建议家长电话咨询。
3.和其他疫苗间隔14天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成员王贵强在7月17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提到,针对成人建议新冠疫苗接种和其他疫苗接种中间间隔至少14天,儿童青少年也是如此。但如果出现外伤、狗咬等等情况,需要打破伤风或者是狂犬疫苗,那不受14天间隔的限制。
4.接种前避免劳累和空腹
接种前避免学生空腹、劳累,要让学生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疫苗接种。
5. 接种后一定要留观30分钟
接种后一定要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如出现不适,请及时联系留观现场的工作人员。
一个最便宜的检查,竟然能查出这么多毛病!
去医院看病、体检,血常规是最经常碰到的检查了,它只需要10~20元,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它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还能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他疾病,如有无贫血、有无感染等等。
血常规报告通常是密密麻麻的一大张,有超过20个条目,拿到血化验单后有点懵。怎么判断自己的结果是否正常?某些指标出现箭头会担心要不要紧?
血常规报告主要看这三项
想要快速读懂,只需要抓住重点:“血液三兄弟”(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就可以了。
1、白细胞(WBC)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体内时,白细胞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WBC项出现“H”或者“↑”)
有生理性的白细胞升高,常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剧烈运动、饮酒、餐后等。
白细胞减少(WBC项出现“L”或者“↓”)
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脏功能亢进等。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考虑,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看医生,以免耽误病情。比如下面这份报告单,白细胞明显升高,最后确诊为肺部感染。
2、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是人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贫血性疾病方面,比红细胞更能反应贫血的程度。
临床意义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RBC、HGB项出现“H”或者“↑”)
常见于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RBC、HGB项出现“L”或者“↓”)
常见于各种贫血。你不用太紧张,去看医生,一起找到贫血的原因即可。如下面这份血常规报告单,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值均小于正常值,可以诊断为贫血。
3、血小板(PLT)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具有止血凝血等功能。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PLT项出现“H”或者“↑”)
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脏切除术后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PLT项出现“L”或者“↓”)
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如下面这份血常规报告,血小板数值显著减少,最后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抽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很多,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注意以下事项:
1、体检前3~5天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避免饮酒。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禁食,可以喝水。
3、穿袖口宽松的衣服,抽血时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难度。
4、采血后按压穿刺点3~5分钟,直至不出血。
5、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必要时饮少量糖水,待症状消失后再离开。
6、如果检测结果有异常,不要紧张,一定要看医生,共同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观察、复查、进一步检查等)。
7、如果是住院患者并检测结果异常,请本人及家属一定要遵医嘱,可能会多次抽血排除试验误差、治疗前评估、治疗效果评价及监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理解并尊重医护人员,减少抱怨。
不接种新冠疫苗不能出行?国家卫健委回应
近日,多地基层地方出现了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能出行、不能进商场、不能出摊、不能进医院,以及未接种疫苗的公职人员停发工资等通知,使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以保护自身的预防行为遭遇了各种尴尬。事实到底如何?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了解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在中国进入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后,国内多地先后出现过本土的传播疫情,经过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发现,这些疫情与境外输入有关,说明中国目前面临的风险仍然是境外输入,中国仍然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
在有了疫苗这个防控手段后,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疫苗接种,同时坚守现行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防控措施,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用以防控新冠疫情。新冠病毒疫苗是防控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的重要手段,也可降低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新冠病毒肺炎“乙类甲管”相关要求,适龄无禁忌人群应该做到应接尽接。对于个别地区出现的对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群体的限制通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已经关注到,并已及时予以指导和规范。
其实,对于使用强制手段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现象,国家卫健委一直给予重视。今年4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曾表示,个别地方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出现了简单化,甚至一刀切的情况,这种做法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感谢收听,下期见!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