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小管家0819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罗洋 2021-08-19 09:41:00
—分享—

跟邻居争吵10多分钟,确诊新冠!戴口罩有新要求,别大意!

近日,在河南商丘,一名69岁的女性因为跟邻居争吵了10多分钟,没戴口罩,确诊了新冠。根据河南商丘卫健委通报流调信息显示:

8月13日5时,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给患者开展核酸检测中,发现一名阳性者尹某(病例3),是位产妇。

8月16日晚,商丘市公布了1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其中,10人为产妇尹某(病例3)的亲属,2人为邻居。

至此,尹某一家已有11人确诊,共四代人,年纪最大的77岁,还包括4名儿童,最小的2岁。

另外2名病例是尹某一家人的邻居,其中一名69岁的女性(病例15)在8月2日曾与确诊的一家人因为琐事争吵十余分钟,且全程未戴口罩。8月5日曾到村广场做核酸采样,全程也未戴口罩。8月14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了解到这个病例的情况后,网友评论说:“疫情期间口罩一定要戴好,你可以有脾气,但是病毒不买账啊。”

德尔塔病毒传播速度快,戴口罩有了最新要求,别大意!

8月2日,河南省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朱鑫在接受洛报融媒采访时表示,河南省本次疫情主要是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引起。德尔塔毒株的特点是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且转阴时间长。从目前多地感染的患者情况来看,患者在起病初期,症状不是特别典型,有的就是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

变异病毒这么厉害,应该如何应对?其实说到底,还是需要坚持一贯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但是鉴于变异病毒更强的传播力,如何戴口罩有了更新的要求。

8月,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人群流行特征,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

普通公众哪些场合需要戴口罩?口罩怎样存放更卫生?一起了解戴口罩的最新要求↓ 

1.这些露天场所也要戴口罩

对普通公众来说,除了在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 

2. 就诊时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

建议公众家里日常备用一些高级别口罩(如颗粒物防护口罩),当家人出现了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全面防范传播风险。

3. 公众日常佩戴口罩记住六点

一是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二是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三是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四是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五是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六是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4. 三类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有新要求

新版戴口罩指引中,重点职业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三类人群。

第一类是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人员,特别强调境外冷链食品、交通运输相关的海关工作人员和保洁员、搬运员、司机等岗位强化防护,工作期间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防范经物、经环境、经人的传播风险。

第二类是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除医务人员、直接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重点防护以外,接触潜在污染物的人员,比如保洁员、护工、水暖工、化验室工作人员等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医院其他工作人员,比如保安、导医等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第三类是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比如乘务员、警察、快递员等,以前要求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次修订进行了提级强化,要求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5. 增加了棋牌室(麻将馆)等重点场所

“三重”(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种类由原来65类增加到85类。在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方面,增加了对码头、口岸、棋牌室(麻将馆)、游船(观光船)、剧场等10类场所和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

在重点人群方面,增加了机场保洁人员、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机场司机、机场公安辅警等10类重点人群的卫生防护要求。

6.棋牌室(麻将馆)等密闭空间的人员要戴口罩

棋牌室(麻将馆)是此次指南修订新增的场所,也是一类人员密集、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针对此类场所:

一是提出对进入场所的人员检测体温和核验健康码,防止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场所;

二是降低棋牌室(麻将馆)的顾客数量和停留时间,增加牌桌之间的距离,减少人员的聚集;

三是要求棋牌室(麻将馆)的人员戴口罩。

7. 商场、游泳、健身等生活服务类场所,工作人员要全程佩戴口罩

对于商场、游泳、健身等生活服务类场所,防控措施也有新变化:

一是增加了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二是细化了管理措施,提出对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做好服务引导等人性化管理措施; 

三是提升工作人员防护等级,工作人员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8. 口岸、码头、机场等高风险场所是“人、物、环境同防”的重点和难点

口岸、码头、机场等高风险场所是“人、物、环境同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导致近期聚集性疫情暴发关键风险点。对此类场所:

一是加强入境人员和车辆信息管理,确保闭环式“点对点、一站式”转运和无缝对接,实现从“国门”到“家门”闭环式管理。

二是加强入境货物检测和消毒,强化冷链物品追溯管理,并做好检测和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进行督导和抽检评估。

三是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高风险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登记造册,实行闭环或封闭管理,增加核酸检测的频次。

【热点】这种“神器”被曝大隐患!或致爆炸、起火......你在用吗?

闷热的天气里,为了随时随地都能吹到凉爽的风,便携式风扇大受消费者欢迎。记者调查发现,有些网店的月销售量大概在几千到一万台不等。这种差不多巴掌大小的迷你电扇,没有空间的限制,好用又不贵,的确很方便。但记者调查发现,如果选择不当,它的隐患可不小。

为了了解便携式电风扇的使用情况,记者来到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市场上便携式电风扇的销售价格,从一二十元一个到近百元一个的都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种产品价格相差的原因主要是锂电池的质量不一样。

到底便携式电风扇产品的质量如何?产品里面的锂电池是否存在销售人员所说的,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

记者来到了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记者注意到,此次锂电池常温外部短路指标检测的70批次产品中,不符合率为17.1%。虽然不符合率不高,但是相关专家还是指出,便携式电风扇,在锂电池常温外部短路情况下的风险评级为中高风险。

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 张兆明:还是有一部分产品使用了伪劣的锂电池零部件,有可能会造成爆炸或者起火,这样对人体的伤害等级其实很高,即使它的符合率还不算低,但是结合它的伤害程度,最终我们认为这个项目风险等级比较高。

不仅这种隐藏在便携式电风扇产品内部的风险不容忽视,在产品肉眼可见的外观上,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像记者在市场上见到的,各种卡通形象的便携式电风扇,实际上就暗藏风险。国家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明确规定,器具外壳的形状和装饰,不应使器具容易被孩子当做玩具。

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 张志鹏:如果小朋友把它当成玩具,不小心触动了开关,小朋友的手指触碰到里边,或者小朋友拿一些玩具、棍子之类的,触碰到里面会打伤小孩的手指。 

从调查结果来看,便携式电风扇存在的隐患,恰恰是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不太容易发现的地方。另外,还有一种能挂在脖子上的迷你电风扇,也存在严重的使用风险。

记者在实验的样品中发现,一种可以挂在脖子上的便携式电风扇显得与众不同,检测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在使用时解放了双手,是今年很火爆的网红产品。不过,这种类型的产品一旦在网罩强度、网罩结构设计方面出现问题,风险程度会较一般的产品更高。

检测人员告诉记者,便携式风扇的使用特点就是离人体近距离的使用,从实验结果来看,头发卷入便携式风扇产品的风险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 张兆明:这个检测项目,符合率有81.4%,听起来符合率还比较高,但事实上的话,这个项目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等级,是我们认为比较高的等级,因为它可能会造成头发卷入扇叶缠绕住,无法拔出,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头皮损伤。

造成便携式电风扇容易卷入头发的原因,检测人员认为还是生产厂家在设计和用材方面有问题。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工 张兆明:产品设计不合理,产品设计的网罩缝隙过大,使得头发可以轻易接触到旋转的扇叶,最终导致头发被卷入。还有一个原因,它里面的材料使用不良好不平滑,因而头发在意外被卷入的时候,不能轻易脱开。

这种新兴的网红产品又小又可爱,消费者选择时,并不会想到会伤手、头发被卷入、电池可能会起火爆炸这些问题。这些隐患消费者可以不知情,厂家难道不了解情况吗?

关键是,生产厂家只关注了产品的颜值,忽略了可能带来的使用风险。在安全面前,任何时候都没有侥幸。作为消费者,我们希望迷你电风扇吹出的是安全、放松、舒缓的风。

【热点】扩散警惕!这种群千万别加!

电信诈骗的手法五花八门,投资理财高回报往往是常用的诈骗“诱饵”。近日,上海的张阿姨就误入了一个所谓的理财微信群,结果这个群里400多人中有300多人都是“托”。

2021年8月11日,家住上海普陀区的张阿姨来到银行要求汇款,声称是购买理财产品,年回报率可以达到100%,这样的言语引起银行大堂经理的高度警觉。银行工作人员对阿姨要转账的账户进行明细查询,发现一笔资金转入立即被转走,是典型的诈骗账户迹象,随之选择报警。

民警:阿姨这个群是谁拉你进去的?

张阿姨:不认识的人。

民警:谁让你转钱的。

张阿姨:就是网上的。

民警:网上你不认识就给他转钱?

根据警方现场了解到,这位阿姨有常年炒股的经历,近年觉得股市行情不是特别好,又在证券交易所被一位陌生人推荐,加入了一个投资理财的群。随后群内时常会发出一些理财高回报的产品。也时常会有人留言自称自己已经获利多少倍,这才让阿姨心动。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真如派出所副所长 奚栋:看到这个微信群人数比较多,潜在被害人是通过“朋友”被拉入这个群,群里面相关的信息是在误导潜在被害人,能够有高收益高回报。

通过调查,上海普陀警方发现这个群中400多人里,有300多人都是诈骗团伙的“托”。目前,具体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同时,警方联系了阿姨的家属,进行进一步安抚劝阻。

感谢收听。下期见!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罗洋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乡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