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的田野,不见往年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却见一片繁忙新景,秸秆打捆离田、屋场会亲切交流、粉碎机轰鸣还田……今年,安乡县以“零火点、零冒烟”为目标,创新打出“组合拳”,将昔日的“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在大鲸港镇同庆村一片收割完成的玉米地里,村干部正带领村民将秸秆快速收拢、打捆、装车。随后,这些秸秆被集中运往指定的临时堆放点,由村里统一转运至回收处,用于加工成饲料、燃料或工业原料,从源头上杜绝焚烧隐患,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转变观念是落实禁烧的关键。在安康乡向阳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屋场会”正在举行。镇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与村民们围坐一圈,以拉家常的方式,细致讲解政策法规、焚烧危害和秸秆还田的益处。此外,宣传队伍还主动上门,通过发放资料、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成为禁烧的践行者和监督者。
在官垱镇紫金社区,一季稻正值收获期。搭载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金色的稻田中穿梭作业。一次性的低茬收割与粉碎处理,使稻谷归仓的同时,秸秆化为碎末均匀还田。这种高效模式不仅减少了离田成本,更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团粒结构,为下一季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已成为当地最直接、最广泛的秸秆利用方式。
安乡作为农业大县,年秸秆总量约55万吨,可收集量达39.36万吨。今年以来,安乡县聚焦秸秆处理难题,通过“多元化处理”精准分类风险秸秆,以“精准化奖补”(七项政策)直补到户激发主体活力,并构建“三包两联”监管网络确保实效。这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利用路径,不仅推动了秸秆资源化利用,更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守护了安乡的蓝天绿地。
来源: 安乡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琼子 陈睿
编辑:毛烁
本文为安乡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