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乡县陈家嘴镇,一群红衣志愿者已默默奔走九年。他们是“手牵手志愿者协会爱心十帮一”第十七助学小组。二十二位普通人聚沙成塔,用持续行动照亮四名困境学子的前程。
志愿者合照
2017年春,常福村的凯凯面临辍学。母亲早逝,父亲患病,全家靠爷爷种田维生。志愿者发现后当即承诺:“学费我们包了。”三年来,他们不仅支付学费、送去物资,更在凯凯高三时不断鼓励:“别慌,有我们。”2020年,凯凯手握大学录取通知书哽咽道:“没有你们,我可能一辈子困在田里。”
志愿者看望果果
凯凯的转折成为爱心的新起点。2020年秋,志愿者关注到门板村的菲菲。父亲患癌负债,母亲失联,她与腿脚不便的奶奶相依为命。第一次走访,志愿者看见她在屋檐微光下写作业,小手冻得通红。小组立刻决定资助。渐渐地,菲菲从腼腆变得开朗,开始主动分享“考了90分”的喜悦。
同年,朝阳社区的颖颖也牵动志愿者的心。她寄住姑姑家,父亲收入微薄,自己又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掉光头发,她把自己关在房间。志愿者不仅凑钱助医助学,还送熊陪聊、散步安慰。听到她说“不想治了”,他们轻声鼓励:“病好了,我们去看洞庭湖的油菜花。”2022年夏,颖颖凭着“不能辜负你们”的信念,成功考入大学。
志愿者合照
2022年9月,三湖村的果果进入视野。父亲离世后,他连一张书桌都没有,趴在矮凳上写字。魏端初等11人组成“守护队”,定期送文具、转助学款、线上辅导。如今五年级的果果自信地说:“我要考大学,以后也帮助别人。”
这份温暖源自平凡人的坚持。懂心理的陪聊,做教育的辅导,有力的帮忙农活。十一位志愿者接力,做到“每月走访、每季沟通”,把资助变成陪伴。
九年流转,志愿者面孔在变,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初心未改。如今爱心仍在延续:志愿者承诺陪果果到高中,受助孩子也接过善意的火炬——凯凯要加入助学组,颖颖已成为大学生志愿者,菲菲写下“要成为温暖别人的人”。微光汇聚,照亮前路;九年坚守,让爱生生不息。
来源:陈家嘴镇
作者:成方清 魏端初
编辑:安乡融媒
本文为安乡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